你会不会怀念民国之时惊艳文坛的她呢?
又或是像常人一样埋怨她文字中的庸俗与现实呢?
我想读懂张爱玲大概要花费半辈子的时间,才不辜负那个将自己活成了传奇的女子。
自尊与自立
当张爱玲离开家境优渥的“家”时,便开始了她一生的漂泊。离开大富之家,拒绝了一大笔优厚的财产继承权,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傻气的行为,却是这个女子内心的选择。
家里要她“永远的臣服”,像一个普通的女子一样听从家里的安排,于是她拒绝了优渥的金钱条件。因为这个女子从一开始想要的就是自由,那种用巨大的金钱枷锁困在平凡日子里买断余生自由的生活是常人所求却并非她所愿。
“如果一个人连尊严都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不能有尊严的活着,毋宁死!”
后来,她来到了母亲的身旁。她逃离了自由的枷锁,可是却面临了来自现实的打击。困窘的生活将这个自小接受名媛教育的女子逼成了坚强的穷人家的孩子。她每天拼命学习使成绩名列前茅,同时又绞尽脑汁的省钱维持生活,不想成为母亲的负担。可是这样的小爱玲还是被母亲抛下了。
21岁时,她在嫁人和求学之间做出了抉择,正是因为她的抉择,如今我们才得以看见才女张爱玲。
“我想要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成为男人的附庸。”
爱玲以一部《沉香屑》惊艳了文坛,之后便正式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
勇敢而决绝
我相信女子一生之中总归是会遇见一个懂她的人的。
懂她—是她爱上胡兰成的理由。
我与你初次见面,你我聊文字聊作品聊生活。我想你大概是懂我的吧。
这样清冷的她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劫。
“遇见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24岁时,她决定嫁给他。没有豪华用心的婚礼,没有祝福的满堂宾客,只有那一纸婚书。
“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为了与他结婚,她背负上了骂名。
她说“他懂我,这就足够。”
可是爱玲,他终究是负了你。
抗日结束后,他开始了逃亡。逃亡路上另结新欢,而她却在异地担心他的安危。她不顾危险与动乱来看他,却撞见他与他人恩爱。那时间,她突然觉得她才是那个局外人。
你仍潇洒流连风花雪月,你可知我的难过。
她为他的新欢画像,她画至一半,却停了笔。
“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她的嘴,她的神情,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
“现世安稳,你到底给不给我安稳。”爱玲问他。
他不语。
那晚,温州下了好大的雨,我想大概也是上天为她的爱情悲泣。她在这磅礴的大雨里转身走了,留下的只有那个勇敢而又决绝的背影。
我一如当时那般爱你,你若爱我便是极好的。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死缠烂打纠缠不休。
深情总是被辜负,可怜她真心一片。
爱玲呀,他终究不是那个真正懂你的人。
她在寄给他的诀别的信中这样写到“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随信附上了她三十万的稿费。
从现在起,干干净净,不下沼泽,不沾泥土。
纯粹而坦荡
听闻爱玲拍照的时候会把颈抬高,因为她喜欢自已是圆脸的样子,这样拍出来刚好是她喜欢的样子。
听闻爱玲的第一笔稿费被她用来买了一支口红,我想若是爱玲生在今天,恐怕也是一个时尚博主。走在时尚前列的她,身着她改造的衣服迈入舞台。
听闻她成名后再未见过母亲,听闻她把中国的版权交给了对她有恩的姑姑,听闻她自新生之日起,再未见过老朋友。
爱玲呀!你是活得多纯粹,活得多么爱憎分明。
爱玲笔下的文字,似乎也沾染了她的清冷。笔触锋利,红尘万种写进书中,乱世中红白玫瑰皆是她。只是她的故事读来却令人惆怅,无端心闷。曾有一人许了她半生缘,却给不了她小团圆。她坦荡一生,孤寂也好,非议也好,全然不在乎,只因她心中自有一份圆满。
愿你一生活得坦荡,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愿你归去安然,来世再续团圆。
文|凡卿
部分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