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有人说,生命中有太多的不可承受之苦。顶着压力干着永远也干不完的工作,过着一地鸡毛失去光彩的生活,仿佛已一眼看到永远,味同嚼蜡,苦中作乐。
很多时候,烦恼不请自来,被上司批评训斥,跟同事产生矛盾,跟家人言语不和,跟孩子生气,所有的痛苦就像墨菲定律的魔咒一样时刻围绕,真想找一处清净自在,好让尘埃落定,身心舒展。
两年前,一封有情怀的辞职信一下子让人们看到了红尘纷扰之中的清凉。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世界很大,装得下整个地球,世界不大,却盛不下一个梦想。
在生活的快节奏中,每个人都很疲惫,忙碌着该做的和不想做的事。眼前的一切都让人想要逃离,平淡无奇的日子不过是机械化的日复一日的复制和粘贴。
我们都是远视眼,忽略了眼前的幸福。
幸福感这个词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了,因为,幸福无法被定义。
一只被罩在玻璃罩中的苍蝇,看得到光明,却永远也冲不出去,嘤嘤嗡嗡作响。光明就在眼前,触手可及,隔着厚厚的屏障永远也无法到达。
都市人的生活,大抵就是这样的状态。

二
受够了生活的苦,就想多找点甜。
周国平曾写过一本书,叫《人生别较劲》,书中写尽了对生活经历的各种体悟。
对一个阅历丰富的人来说,看过了世间冷暖,繁华落尽时,就会追求内心的从容。
关照内心,是与世界和解最好的方式。
然而,吃过的苦并不一定都能转化成苦尽甘来。
苦就是苦,磨砺心智。
不愿承受压力和痛苦的人,一种会选择逃离,就像潇洒走一回的辞职女教师。更极端的,就像那位浙大博士一样,归于尘土,不带走一片云彩。
还有一种,会积极入世,艰难地向前爬行。成功之如创业者,挺过去了世界一片明媚。
菜根谭里,一箪食,一瓢饮的境界我等恐怕不能及。
于是,选择出世之法,学习鸵鸟精神,逃避现实,以为无法到达的远方才是乐园。
殊不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你的远方不过是他人厌倦的地方。

三
要想甜,加点盐。
鸭梨与冻梨的自我激励法很多人都会,也明明白白地相信。
道理我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这个人人都可发声的自媒体时代,太多的情绪与发泄都无助于消除烦恼。
当一个人周围的声音都在高喊疲惫时,无形之中,会让人以为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
我们最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不做人云亦云的追随者。
人生实苦。释迦摩尼佛祖在修炼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最终还是彻悟回到了现实世界。
知苦不言苦,方为人生修行的真谛。
所有遇到的困难和烦忧,都是人生旅途的必经之路。
我们所扮演的人生角色太多了,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与家人的亲缘。爱护好家人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担当的角色不同,责任也就不同。
心胸和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
战争年代,儿童团员们庄严宣誓,时刻准备着。
今天,我们更应有这样一份积极进取的心,让责任和担当为人生铺好通向远方的路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