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是这次写作训练的题目,早就让孩子们写好了提纲,我也进行了批改,但发现孩子们在选择“牛”人的素材问题上出现了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导致很多文章写成了个人简介,重点介绍一些优秀的学生的成绩如何优秀,或者获得了什么荣誉,文章显得机械而无味。
如何拓展学生的思路?如何合理地选材?我进行了一次写作指导。
一、图片入手,看图写话

我在校园里拍了一张照片,当时就觉得很有故事性,让孩子们分成两块去描述图片,一个是你看到了什么,一个是你觉得发生了什么故事,由此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完成这两个任务后发现,我们的写作素材常常包括两块,一个是客观事实素材,一个是主观联想想象的素材,而后者比前者更丰富,更有趣味,我们平时注意了前者忽略了后者。
二、审题确定选材范围
“我们班的”,可以是现在班级的,也可以是过去班级的,记叙文选材遵循就近原则,保持写作冲动,也容易写出细节。
“牛人”,可以是几个有特殊才能或品质的人的合集,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一个特点,还可以是一个人几个方面的特殊才能和品质,三种思路,三种写法。我给孩子们找了三篇范文,这里也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复习。
范文一: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牛人班班有,咱班特别多!不信?您来瞧瞧。
“学神”——何桓宇
他身材清瘦,眼镜后一双含笑的细眼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班人才济济,但他的学习成绩却能始终位于前三宝座,是大家公认的“学神”。
投入到学习中的他,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自习课,不论老师在与不在,他几乎从不开小差。思考时,不论教室内外有多大动静,也丝毫吸引不了他的注意。他发言并不是很积极,也不像有些人急着做笔记,而是紧跟老师思路,专注地盯着老师的板书,听着老师的讲解,也许是琢磨以后才记该记的笔记吧。他不仅成绩优异,还写得一手好字:那字,端正潇洒,铁画银钩;弹得一手好钢琴:那琴,行云流水,直动我心!他元宵节弹的《克罗地亚狂想曲》,还萦绕在我耳边呢。如此之人,怎能不称他一声“牛人”?
“睡神”——秉成哥
一提起我们班的“睡神”,那可真让人哭笑不得。
差不多每一节课都能看到他身子笔直地坐着,但上下眼皮却不断“打架”。作为他的近邻,我发现他好几次都支撑不住自己的身子,要往前倒去,但又一下子弹了回来,坐着睡觉还流着口水,据曾老师说,也许秉成哥前世是一匹斑马呢,斑马可以站着睡觉!约莫是上个学期吧,我正在路上走着,忽然听见后边一阵喧闹,待我走近一看,只见秉成哥坐在地上,身上还粘着许多草屑,而且他正靠着一棵树。我向旁人一打听,才知道他是走路打盹撞树了,走路都能打盹,真不愧是“睡神”。这还不是牛的,最牛的是这个每天看似昏昏沉沉的小个子,特别喜欢军事和历史!下课讲起军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真不知他是拿睡梦的时间在研究历史还是怎么搞的!你能说他不牛吗?
“篮神”——朱逸梵
在南雅中学初一年级篮球界,已是“谈朱色变”!不是说老朱的运球有多花哨,投篮有多精准,而是因为他的对抗太恐怖了。上学期我们班的张晏铭欲要和他对抗,结果一下子被老朱撞飞出去。据他自己讲,他是专门练对抗的,事实好像确实如此。打比赛时一般没有个两三人根本拿他没有办法。下面看看他打球的表现。
在一次初一与初二的比赛中,双方比分已经打成60比60,就看谁能进那决胜球。我们这边三分打铁不中!老朱抢到篮板!甩开防守!便山一般向篮筐压下去!他壮实的身体把球与防守人隔开,接着护住球,迎着防守人,“哐当”一声,球进了!老朱终结了比赛!我方队员向他齐声赞道“你牛!你真牛!”
我们班还有许多“牛人”,预知更多详情,且听下回分说。
范文二:
《我们班的舞蹈“牛”人》
班里最会跳舞的是他,平日里那个内敛低调的男孩儿。上了舞台后,他简直完全变了一副模样,令人难以置信。记得那是去年的新年晚会,他的一曲《大鱼》让我们至今难忘。舞台灯光亮起台,他曲腰埋首,张开双臂,身姿摇曳,如一尾灵动的鱼儿在深海里悠然游弋。当他凝眸时,眼中是对这片碧海无尽的向往与热爱。深情的眼眸氤氲纯粹通透,静雅的舞姿卷起无限柔情。足间轻点,是化浪为翼,双臂轻颤,是剪水为衣,俯身旋转,是渺渺若垂青天云,悠悠仿似自在飞。光点交错的舞台上,他用脚尖踏出繁复的节奏,眼中似有星芒洒落。我的视线完全被他的舞蹈所吸引,仿佛也融入了这一片蔚蓝色的深海。
最令人动容的是当夜幕低垂,从粼粼海面上洒下一道流沙细光,那是徐徐开启的海天之门。在漠漠流沙中,他奋力游动穿梭,只要穿过海天之门就能羽化为鹏,在无尽风暴中,他极力振翅而行,无惧黑暗与挑战就能翱翔九天。“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翻腾挪移,是深海中鲲的快意欢游,跃转回旋,是天空下鹏的自在逍遥。惊呼、掌声、赞叹声也如这海上风暴席卷而来,这一舞点燃了舞台,迷醉了心神,惊艳了时光。暗香袅袅,余音绕梁。
范文三:
《“牛人”启功》
有的人一辈子忙忙乎乎,说起来也没几件值得一听的故事;有的人深居简出,却活成了一个“牛人”。启功先生是后一种。
启功“牛”,“牛”在喜欢“胡说”。我在北师大读书时,见过老先生,他给我们上课,颤颤巍巍的,坚持站在讲台上。我们在下面喊:您坐下讲!他带着那种有点“坏”的笑说:“我来上课,是胡说,不敢坐着讲——坐下就讲不出话来了。”然后他解释:“我是满人,又称“胡人’,所以,我说的话就是胡说!”大家哄堂大笑。下了课我问老先生问题:写字是悬肘好呢,还是用胳膊肘撑着好呢?老先生说:“怎么舒服怎么来。”
启功“牛”,“牛”在不拘一格。在北师大,一群弟子专门捡午休时间到老先生门前喧哗,老先生不堪其扰,就写个条子挂出来:“熊猫也需要休息。”大家拿了纸条,得意洋洋走人。传说中一位西单的居委会大妈堂而皇之地跟启功先生要了字。西单是旅游区,游人找厕所难,居委会便在胡同里修了公厕,想在胡同口挂个牌子:胡同内200米有厕所。大家商量,谁来写呢?有人说,听说一个叫启功的写得好,找他写?于是居委会大妈找到了启功先生,启功先生大笔一挥:“胡同内200米有厕所——这算不算中国最牛的“厕所广告”呢?
启功“牛”,“牛”在学术上的专业,但又从没有学术成就的傲慢。启功先生认为自己首先是学者。课上我们问他书法问题,他却更愿意谈汉语文法之美。他给我们模仿驴叫,说不懂文法不会读诗的人,说话连驴都不如。驴叫是有四声的,还连绵不绝,余韵缠绵。很多人不懂韵律,读古诗真是糟蹋。
启功先生最“牛”的,大概就是“好玩儿”。 “好玩儿”似乎变成了他的“刻板印象”。有人买了他的字,托人找他品鉴,他问多少钱?人家告诉他价格。他说:“值!”坏了,这是假的;他说:“哎呀,不值!”好了,这是真的!这个老头,圆圆的,笑眯眯的,可爱中透着机智。
一个人像启功先生一样活到传奇的份上,算是“牛”了。你们觉得他“牛”不“牛”呢?
(素素改写)
三、写作时注意的几点
1、场景和环境描写
2、人物细节描写
3、详略安排得当
4、比喻、夸张、排比等手法的运用
5、语言可以幽默诙谐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