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办公室的大门,打开笔电,看着行程表中堆积如山的任务,没有一件是一两个番茄钟时间可以解决的,完全属于无从着手的状态,与其干等着着急,不如试试“重新整理”。
没有头绪的时候,动起来,比大脑飞速运转要有用的多,无论做的是什么,只要正在进行,做着做着就发现积累了特别长时间的问题,顷刻间便想通了,答案是那么的简单,之前自己在棋局中不敢落子,退出来之后反而离谜底更近了;刚刚还困扰着自己的“罗斯密码”,似乎找到了突破口,了解了对方想要传达的内容,之后的工作便一路畅通无阻。

不只是创新重要,整理也很关键。什么样的整理可以达到高效?可以让对方感兴趣甚至想要学习呢?
逐条逐条的列举,不失为一种办法,却不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方法,中间要有强大的逻辑来支撑,如若不然,自己也会困在问题里,陷入它究竟是对是错的拉锯战中。
文件内容万不可自以为是的省略,同行之间有很多行话各自都清楚,但与我们打交道的并不全是同职业者,还有很多非专业之人,这些人会认为你给的资料并不完整,还有可能会因此认为你并不是很专业,这样岂不是很亏?
一份资料整理的好不好,要看它是否具备“一览性”“框架”“主题”这三个要素。可以在一页纸上体现出来的,绝不多用一张纸,要把资料表格化、流程化、数字化,让人一眼就能提炼出其中的大框架,而不是看过之后更加觉得云里雾里。

做整理与做事情一样,不能为了做而做,要在合理安排之后,以受益人为出发点,以受众的角度出发,让对方不用经过再次提问就能清晰的了解到你想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整理才能称为“高颜值”的整理。
项目开展与写作都是开头难,只要写出一个字,后面的一万个字也就蜂拥而至了。工作最忌讳的就是说多做少,想多做少,干在前,做在先,工程进度才有可能基本按照原定计划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