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意见不同,也能好好说
【作者】【美】巴斯特·本森
【译者】闾佳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收获】
1、我们很容易把有答案的人误认为是有智慧的人。这就是“伪装一切,直至成功”的精神。如果你站在一道鸿沟前,看不到另一边,想象出怎样跨越鸿沟的答案,或许会带来智慧的感觉,但苏格拉底认为,不假装自己看到并不存在的答案、承认僵局的存在,这才是智慧。
2、观察:有人撞了你,把咖啡洒到了你身上。他嘟哝着一些你没听清的话,不管不顾地往前走。
定位:你的衣服被弄脏了吗?咖啡烫到你的手了吗?那人嘟哝的话是在侮辱你吗?他的西装是否暗示他认为自己了不起?他是否因为你穿着一件旧T恤就认为你不重要?
选项1: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
选项2: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
根据你是定位在迅速而确定的选项1,还是不那么确定的选项2,你可以跃入焦虑(权力和理性的声音用它来证明你愤怒的合理性,你有可能采取报复行动,也可能在内心酝酿怨念),也可以退后一步,考虑其他解释,它们或许更准确地阐释了撞到你的人的意图。
跃入正义的愤怒是确定的,它将用强烈的情绪驱使你得出结论。
退回原点,对没有解决、兴许不正确的假设重拾好奇心,这样做的确定性没那么大,但也无须强烈的情绪驱使你得出结论。你可以询问那人是否意识到他撞了你,也可以把T恤洗一洗,看看它是否真的染上了弄不掉的污迹。
不确定性容易让人感到不满足,因为你没能获得正在寻找的直接答案,但如果你借助不确定性来回避对正义的愤怒和对虚假安全感的需求,那它其实是一条更令人满意的道路——哪怕就在当下也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