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看了“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朋友圈里关于这部电影的消息从未停息过,超高的评分与口碑,它被誉为一部“抑制不住眼泪”的电影。虽然在网页上看到这部电影被定位为喜剧,看了之后,才明白开头笑得有多开心,后面便会哭得有多难过。前后情绪起伏的对比,使这部电影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而我的泪点来得比大家更早一些,对比起被那天价药物压迫下的无奈,还有人性道德的矛盾,我感触更深的是千万病人生活常态和渴望活下去的心情,这都让我无比想念一个人——我奶奶。

这部电影选中了一个我非常柔弱的痛点“白血病”,两年前我的奶奶也是因为白血病去世,当电影里演到吕受益在没有印度格列宁的治疗后自杀住院,护士给他清创时,那一幕他咬着毛巾,从病房里发出一声又一声痛苦的呻吟时,我清楚地感受到我的心理防线已经崩塌,我开始哭得一塌糊涂。
因为两年前我最爱的人也是这样遭受了同样的痛苦。她虚弱地倚在病房上不能动,不能翻身,水肿的身体,还有几乎因为化疗掉光的头发,那时心疼与无助的情绪,还有过去令人窒息的回忆瞬间翻涌上来,奶奶是我一个不能道明的痛楚,而电影的这一幕刺痛我的泪腺,让我对过去有了最好的情绪发泄。

我记得电影里有这样一句话“想活命有什么罪”,但是现实里为了活着,白血病病人却要遭尽一切的罪,电影里理想地刻画了只要药物价格下降了,病人们能买得起药了,白血病病人便都可以毫无痛苦地活下来了。

有时真希望如电影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治不了——“穷病”。可是,这个现实世界里无药可医的病却是那么那么多,即使有些病有药可医,那些病人还是要遭受非常人能忍受的痛苦折磨。

就像两年前,我不断地向我奶奶许下出院后的美好承诺,我渴望着她能撑住,活下去,因为想活着这件事不仅仅是对病人的挑战,也是对至亲的考验。
我自私地不愿她在我记忆里变得模糊,我想要她存在于我生命的每个时刻。可是,当你亲眼见到你最爱的人历经的痛苦,你才会发现你所许下的美好承诺原来是那么的脆弱。
其实不用你反复述说,他们一直同你一样渴望,渴望活着,渴望能再次回家。无论是古稀之年,还是电影里的豆蔻年华,对家回归的期望从未减少一分一毫,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回家。

但病痛最残忍的并不是对病人健康的剥夺,而是在剥夺健康的同时,还顺带摧毁掉病人信念,回家的意识在消退,共度未来的期望也开始变得模糊。
电影里吕受益最后选择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现实中我的奶奶也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虽然方式不同,但原因又是那么的相似——“不拖累无病痛”,就好像给了自己一个解脱,给了活着的人一个交代。
我一直认为做出选择死亡这个决定需要莫大的勇气,它远远比所谓坚强的活着所需的勇气大得多,这不是一种逃避的懦弱行为,因为他们都是在清醒时,清晰地意识到做出这个决定之下通往死亡之路的那一边将要遭受的极限痛苦。
那得是有多痛苦,才会让人自己放掉自己的生命啊。
其实,在看到我奶奶遭受病痛抢救的千百次中,我也曾无数次在心里祈祷,希望上帝就这样平静地带走她吧,她的一生够辛苦了,我不愿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变得越来越痛苦,我之所以期望上帝快点带走她,是因为我明白在目睹所有的痛苦之后,我仍旧什么都做不了。
可是,当她真的做出了那个离开的决定,我才意识到自己是有多么的难过,多么的不舍。我想我是很自私的,因为在这不舍与难过之中,不仅仅限于对她这个人的离开,更多的是她离开后的世界我不再“有恃无恐”。
你已经习惯了她存在于你的生活里,也习惯了她是一个病人的模样,你不能习惯的是你的生命将再也不会有她。
在我奶奶的弥留之际,她曾说不要舍不得她的离开,原来在最后的时刻,我并不是那个可以给予她宽慰的人,反而是她不断地给予我勇气和安慰,试图让我看淡死亡与离别这件事。但是……等到我想问要怎样才能做到舍得时,她已经再也不能回答我这个问题了,这成了我这辈子再也不可能知晓答案的问题。
她在医院拿掉呼吸机的那一幕便变成了我出生以来见过的最残忍画面,而跟她最后说告别的情景也变成了我这辈子最词穷的境地,我开始活得很“恐惧”,因为以前的我从不觉得人生有遗憾这件事有多可怕,我一直相信只有有时间有心力,总是可以将遗憾粉饰得很好的。
但是每次梦中回到那一天,对于我没有问出口的话,我再也不能尽的孝道,我都苦求着上帝能给我再多点时间,可能再多点时间我便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活得稍稍心安。可是世界上真的有些事,有些人,有的遗憾,你一辈子真的都再也弥补不了。
我的困惑再也无人解答,我的孝道仅限于一束菊花,我想这就是对我的“惩罚”。
在看完这电影的那一刻,我是有多希望现实可以和电影一样,药价是世上唯一绊住生命的石头,也许这样世界便能少一些生与死的离别,少一些遗憾留下的痛苦。

虽然已经快两年的时间了,我还是没能将我奶奶的离开看作落叶归根,生老病死的自然常态,她最后弥留的痛苦在我心里倒塌的是那个曾说出我“不易”的知己,是那个我精神世界里的支柱,还有那个每次我心情崩落的“避难所”。
她走后的很长时间里,我没有归属感,我甚至觉得我“无处可去”“无家可归”。
这个痛结在在我心里很久很久,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我依旧不是那个洒脱的人,我无法用语言去述说清楚,我只能在心里将其包裹起来,不去触碰,选择逃避,装作好似我已经习惯了一切,我不想刻意提起,我也再也没有回去。
回忆时不时抚摸我的伤口,时不时扼住我的喉咙,矛盾让我清晰地意识到有一个“那么爱我”的人已经“远离”。
这部电影反映了万千病人的生活常态,里面生与死的矛盾挣扎,离开与留下的匆匆别离,刺激着每个人五味杂陈的情绪。我很感谢这部电影,它让我终于有一个契机,毫无保留地深深怀念和想念一个人。
最后,我希望所有正在遭受病痛的人最终都能有个幸福的结果,愿伴在其身边的至亲都能陪他们毫无遗憾地走过每一段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