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关于加法和减法的思考》,事后仔细想想,我把加法的概念和该文后边说的小习惯、小任务混淆了。
一,加法不但是大方向,也要包括很多小习惯的养成
无论是人生大事儿,还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开始的时候,要多做加法,多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多做长期有益的事情,找到自己所爱、所能坚持做的那部分。然后再去做减法,排除不适合的选择,去掉不必要的事情,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能够专心专一的事情去做。
但是,在前期做加法的过程中,往往感觉琐事缠身,任务重重,没有头绪,这就是效率低的典型表现。难么,提高效率就是这个阶段的当务之急,也是在做好减法后,高效专一的必然要求。
二,利用多重任务,迫使自己提高效率
我现在坚持十项打卡任务,中间也多次更换个别项目,就是为了在加法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早起和睡前任务外,有兴趣的几项,一般在白天的时候,都会想着去完成,例如读书,听书,锻炼。其他的像演讲,写作,都是安排在晚上专门去做。但是还是效率比较低,好像效率低已经是习惯了一样,反而到最后时刻会抓紧做很多事儿,例如,这篇文章,就是每次打卡的时候写一部分,每次不到半小时,最后还要专门用近一个小时去修改,调整。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这个习惯。
其实,这倒没有让我生出一点儿减少任务的想法,而是在时间上专门到了特定的时间(一般在最后一个多小时)才去做未完成的打卡任务,白天尽量用心在工作和读书上。这样,晚上迫使自己在紧迫的时间要求下、去多做任务,也是为了迫使自己提高效率,长期这样做也能养成高效的习惯吧。
三,效率低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但是,事与愿违,上述对自己要求的多项紧迫任务,还是再次陷入低效率的怪圈,以至于每次都熬夜到很晚。分析原因有以下三点:
1、没有时间观念,只设置做事儿的起始时间,却没有强调完成时间。
2、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严重的说就是不能专注做事儿,经常忍不住去看信息。
3、较多的时间花费在“打磨”文章上,说白了就是文章写的慢,或者是演讲准备的慢,需要长时间、多次准备。这个就又是心理问题了,经常在一个又一个地方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就是这句这段话不捋顺了,在心里接受了,就不会继续下去,演讲也是这样。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演讲,本该早早的把演讲做完,却经常是打完卡了,再去准备演讲,这样在时间上也没有界限要求了,以至于演讲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删除重录,而不像是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一口气讲演讲录完。
综合以上原因,一一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
第一,加上时间观念,在当天零点打卡前,一定要完成所有的任务,包括演讲。
第二,做任务的时候,避免打扰,不看手机。不但做任务时不看手机,平常也要少看手机。尤其是除了关键的一两个群之外,其他群的信息要少看,尤其是不要长时间爬楼或者多次去爬楼。
第三,克服自己的心魔,其实你所追求打磨的“完美”,根本不是什么绝对的完美。无论是写作还是演讲,针对有梗的地方也不能随随便便停下来,要大胆的跨过去,把接下来的部分做的更好。但是,也要记住这个“梗”的地方,找到原因并改正,下次不再被“梗”住了。
所以,提高效率要做加法,在加法中总结执行情况。然后,针对各个原因,一一击破,最终发现高效的那条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