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羲
“反正我就是这样,改不了!”
“我年纪大了,什么都不想学了!”
“我是你老子,我做什么都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你不听我的不按我说的去做你就是蠢的!”
“你觉得你的父母给你丢脸了是吗?”
……
以上这几条,哪位朋友经常听到?今天遇到一个只见过几次面的小妹,我们暂且称呼她为小钰,我们互道了近况,她说要请我附近喝奶茶聊天,见她满脸愁容,答应了,刚坐下就与我“道不平”。
她今年29岁,马上奔三的人了,就像标题说的,在她父母的概念里,就是要听老的,老的永远是对的。她说,我父母向来说话都感觉特别不舒服,压根儿就不好好和你说话特呛,理论上尊重是互相的,后来没得聊了,我对他们也爱答不理。蛮横无理,这件事儿比如十个人都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但是人二老偏偏就那么做,和他讲道理他就和你吵吵也就算了,还言语侮辱,无法正常沟通。我最讨厌自私的人了,而他们特别自私小气特别会过“日子”,就连洗手间浴盆的水都是“偷”来的,一滴一滴的攒,躲避水表记录。然后用来冲马桶。马桶水则关掉,导致每次上厕所特别不方便冲。这些事儿是冰山一角了。
我爸朋友来家里,他们都是大鱼大肉招待,让我去买菜,让我煮菜,这我能理解,可是我同事来了,他们把好吃的都收起来,也不帮做菜,难道我一个人在厨房忙,同事坐在客厅干坐着不尴尬吗?难不成他们能跟年轻人聊?聊得又尽是我小时候的黑历史。我跟他们说不要在同事面前说太多, 朋友无所谓,但是同事关系很微妙,以后会影响工作,我爸居然见我不高兴大喊:“你是不是觉得父母给你丢脸了?”我从来没觉得他们给我丢脸,但是他们的行为不是在丢我的脸吗?
家里面要办事,用我多年积累的人际关系时候,我朋友帮忙做到了,他认为理所当然,做不到,当着我的面把我朋友贬得一文不值,他们有本事怎么不自己去办?
当爸的则是每天电话不断询问你的去处,愣把你当一小学生。我在外面应酬又不是违法犯罪,为了工作晚回去还不高兴责怪我,我可是为了将来在社会立足!都小30岁了,他们何必呢!天生怕事,怪不得他们什么也做不好。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喜欢贪小便宜,可能我家人集合了大部分中国家长的“良好品德”。
我知道在家待久了必定会出现摩擦,所以我已经远离他们了,最近住在男朋友家,让彼此好好清醒一下吧,昨天还在家的时候我感觉我快疯了,在家待着是各种不舒服不自在,都开始自言自语骂人了!我担心时间久了心里会出问题,所以我也在为自己好吧,出去躲躲家里的氛围吧,那家有毒!
可能很多人觉得小钰是错的,全世界对自己最真的应该是父母,可是却没人体会得到小妹的苦楚,抖音应该是最近挺火的一个APP平台了,里面有一句话我很赞同:
仔细审视你周围的人
包括亲人
谁张口就对你说负面能量的话
谁在不断地阻碍你进步
那么就算是父母也请你搬出去住
定时回家看看就行了
最可怕的谋杀
就是谋杀一个人的精神
首先,我声明:我并不是让你离家出走!
其实,儿女远离你,除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你,保护自己不会精神失常,不让你生气,也阻止自己做出精神失常后的悲剧行为,还记得今年发生的一个事吗?2019年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一起跳桥事故。据调查,跳桥者为17岁在校高二男生,经120确认当场死亡。其母讲述,当她驾驶到卢浦大桥时,与儿子因在校同学矛盾发生口角,其子突然跑出车门跳下大桥,女子追逐不及,悲剧发生。我相信,小钰因为跟父母的交流不畅中,也有过无数次想在父母面前伤害自己的念头。
去知乎或者百度知道上搜搜“跟父母沟通”这个话题,满满的都是绝望,网友们吐槽了跟父母沟通的头大和心累。而且父母们的表现如出一辙,好像都买了同一本葵花宝典一样。比如:
第一招:我都是为了你好。
我打你是为了你好;我不高兴了拿你出气是为了你好;我用各种难听的话骂你是为了你好;我逼你跟深爱的人分手也是为了你好;其实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是你爸/妈=我什么都是为了你好=我什么都对。你跟他们说话,他们基本不听,只是要一味听他们的。如果他们错了,你必须当没发生过,如果你错了,被他们一辈子拿来说!
第二招:降维打击
有些父母虽然不用粗口,但分分钟能把在外面精明能干的你打击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孩:不孝顺、没有道德、性格不健康、不成熟、不如xxx……
关键这些帽子还是万能的,往谁头上都能扣。而且如果是其他人随意指责你也就罢了,甚至还可以教教他做人,但是否定的话从父母口中说出来,如果再赶上不怎么顺心的时候,你顿时会考虑是否还应该继续活在世上。
第三招:无敌粘人
很多父母在步入老境的时候,不仅没有退休后的人生规划,也没有什么爱好,甚至有的也没有什么朋友。父母这一代人人际关系普遍紧张,政治氛围浓厚,因此没有什么能交心的朋友也是常识。你顿时成了他们老年生活的唯一指望,好像顿时要化身成一个大型洋娃娃,供父母玩到老,说不定还要加上你的孩子。从择偶到职业选择,你的选择也是整个家庭的选择,甚至,大到选老公,小到穿什么袜子父母都要帮忙决定。一个有手有脚的成年人顿时就“被巨婴”了。
以上几招,足以让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心累到不想说话。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可能是“自恋”的表现?
不会吧。父母这一代人最讲究的,就是“牺牲”,家里有一个馒头,也要先让孩子吃,这个故事已经讲了无数遍了。而且他们也确实牺牲了很多,做了不喜欢做的工作,跟不喜欢的人结婚,过上了不喜欢的乏味生活,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没有理想,这牺牲得还不够吗?这怎么能是自恋呢?
尼娜·布朗所著的《自私的父母》中,就详细讲述了父母这种心理:你必须听话。也就是我为你付出了A,你就必须回报给我B,否则你就要付出C。比如,我给你了生命,你就必须考第一,否则你就不是好孩子;我花钱送你去上舞蹈班,你就必须拿奖,否则就不孝顺。这就是父母的“自恋幻觉”,他们想做一个造物主才能做的交易。而C这个代价,就是大部分父母的否定、打击乃至谩骂的来源。他们希望通过惩罚,把这个ABC 的游戏继续玩下去。在他们的眼中,孩子就如用哆啦A梦的口袋,他们为孩子付出一切,但是也想从孩子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到底要怎样打破这样的循环,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呢?而且既然大部分成年人并不会考虑跟父母完全断绝关系,又要怎么跟他们去沟通,保护自己和孩子的权利呢?这本书中提出了详尽的测评和解决方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书中也把父母的“自恋行为”分成几类,并且评估成年子女的受影响程度,再给出建议。这是我见过唯一一本不安慰、不擦万金油、也不讲太多例子(别人的例子终归还是别人),直接进入具体解决方法环节的。
如果你的父母有以下行为:
认为自己是天才、超人,高人一等,比别人聪明、能干(其实并非如此);缺乏同理心,对别人刻薄;不尊重别人的权利,或者没有边界概念,不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渴望得到关注和崇拜;嫉妒别人,但又看不起别人取得的成就;内心空虚、贫乏;希望孩子来照顾自己,无论是实际的照顾还是心理上的照顾;喜欢夸大其词,戏特别多,粘人,喜欢操纵别人。
那么你的父母很可能具有自恋型父母的特征。这些特征小时候伤害了你,以后也可能继续伤害你或者你的孩子。书中也提到了不少具体可行的方法:
一、放弃对父母的幻想
你想有一对好父母。从小,看到别的小朋友被打扮的漂漂亮亮,被父母高高举起,搂在怀你,你就忍不住幻想那是你。中学时,看到班上的小公主给大家分蛋糕,你只能默默羡慕。工作后,面对家里的一地鸡毛,你不知道怎样跟其他人讲起……你无数次幻想过,如果你有一对讲道理、能控制情绪,无条件爱着你的父母,那该有多好。所以你无数次试图跟父母沟通,给他们看心理学的书,流着泪分享自己小时候被伤害的感受,吵了一架又一架,但听到父母说的“对不起”还是泪流满面,但是不过多久一切又回到了老样子……
这种循环是不会停止的。因此,这种沟通也没有意义。这是本书提出的第一个论点。即使你收到了父母的道歉,他们也绝对不会改变的,他们永远会是老样子。所以我们应该做的事:放弃幻想,接受现实,不再提起这类话题。既然他们坚信自己是完美的,你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虽然对一段好的亲子关系的渴望是永远存在的,但是你需要及时止损了。
二、评估自己受到的影响
自恋的父母往往给你的心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你需要利用量表、冥想、写作等手段,回忆起童年的创伤,并且把这些创伤抛在身后,也需要抛弃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比如“我这个人有毛病”、“我必须完美”、“别人的需求比我的需求重要”等等,并且把这些想法置换成自我肯定:“我希望别人肯定我,但是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别人可以照顾他们自己,我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没有错”;“我可以做得更好,我现在正在努力”;“就算别人知道了我的缺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有缺点”。这会让你真正告别这段过去,当你真正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父母也就不再有控制你的能力了。
三、保护好自己和孩子
这一部分提及了很多具体的手段,并且很多跟我们中国人“一家人亲密无间”的想法是冲突的,但是这是建立必要的自我边界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1.当他们攻击你时,不要想着吵赢他们。你有整个人生要赢,即使吵赢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而且你不确定他们最后会耍无赖还是撒泼。静静等着他们就好,转移注意力,逃离这个环境,或者假装让步,都是可行的做法。不要理解他们说了什么,事后再找朋友或者咨询师聊。总之,不要中招,当场被他们激怒或者伤害。
2.面对不合理要求,果断、柔和地拒绝并且不要掉进内疚、后悔等陷阱。坚定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边界,必要的时候找心理咨询师咨询。
3.聊天时尽量选择无关紧要的话题,或者听他们说。尽量跟父母出去吃饭,或者跟一大家人一起庆祝节日,避免单独相处。当父母需要照顾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即可,不要渴望完全让他们满意。
4.当父母责怪的你的孩子时,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不要随意让孩子向父母道歉。告诉父母他们不能惩罚孩子,任何错误都要报告给你,让你来惩罚,并且告诉孩子这一点。
总而言之,当你真正放弃对于父母的幻想,又充分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性情沉稳的成年人,再运用一些策略,你就能让自恋的父母不再伤害你。跟父母无法沟通不意味着绝望,放弃沟通,平淡相处,有时候才是解决之道。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父母这一辈跟他们的父母,就是这么相处的,偶尔回去一趟,见面就问个冷暖,然后就无话可聊或者听父母谈琐碎的事,哪怕是东家长李家短,听着就好。说不定这才是正解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