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戴氏春秋岛主必赞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9.35 吴来儆师与吴王夫差主持的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9.35 吴来儆师与吴王夫差主持的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5-09-23 00:1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现存《传》、《语》等资料中关于吴师阵容的描述,基本上都是以人数而非战车数量作为统计单位的步兵集团。就其总体规模而言,最有名的来自《国语》中越王勾践对吴国的分析: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越语.勾践灭吴)

此处“亿”指十万,即吴国可以动员的甲兵达到十万三千人,而其单次战役的动员力量大约四至五万人,且这个数字是都可以直接参与一线战斗的“甲兵”。相比之下,中原邦国的战车部队中每乘只对应三名乘员和七名徒步作战者,即十名“甲首”,而千乘兵力对应的甲兵也不过万人,可见吴国军队的压倒性优势。这一优势在“黄池之会”(鲁哀十三、吴夫差十四、晋定三十、前482)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吴王……令服兵擐甲,系马舌,出火灶,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挟经秉枹。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万人以为方阵……为带甲三万,以势攻,鸡鸣乃定。既陈,去晋军一里……三军皆哗釦以振旅,其声动天地。晋师大骇不出……(吴语.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

按这段记载描述的,吴每一军的甲兵力量都达到一万人,且列成十乘以十的方阵,对于以战车为骨干的华夏诸国方阵形成很大威胁:

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左传.隐公九年)

当然对付徒步方阵也并非毫无办法,中原诸国也屡屡有以战车对徒步作战的戎、狄取胜战例,要么如“北制之战”(鲁隐九、郑庄三十、前714)那样充分发挥战车的机动性,对戎人缺乏有效组织和军事纪律的方阵实施诱敌、包抄和夹击等战术组合:

……公子突曰:“……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从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戎师大奔……(左传.隐公九年)

对于在险要地带作战的戎狄步兵,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是以其人之道克之,譬如荀吴(中行穆子)击败白狄无终部落之战:

……将战,魏舒曰:“彼徒我车,所遇又阨,以什共车必克。困诸阨,又克。请皆卒,自我始。”乃毁车以为行……翟人笑之。未陈而薄之,大败之……(左传.昭公元年)

可见步卒在占据人数优势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击败战车的,晋师最终取胜的原因其实主要在于甲兵的整体素质较高,才以有组织的步卒突袭击败对手。

不过华夏诸国的战车将要面对的吴国步卒方阵则完全不同,春秋时期中原诸国大量流亡的士大夫进入吴国,带来了先进的训练方式,如图大夫种向越王勾践提到过的: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吴语.越王勾践命诸暨郢行成于吴)

尽管《传》文记载中吴国早期的军事行动也曾经毫无章法,但至迟到“吴度王”夷昧即位以来,彼此之间在胜率方面逐渐远远高于楚国,并屡次取得决定性的大胜。可以说,吴师已经变成一支兼备蛮夷的勇猛、动员效率以及华夏之师精于管理和组织的劲旅。现在唯一的难题是,如何将这样一支大军在不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战斗传统的前提下运输到前线呢?这就是笔者前文深入分析过的基础设施问题。

吴人北上的路径分析

如图所示,吴人凭借舟船北上,可以考虑三条路线:

路线A即以大舟从朱方入海,沿海岸线一路北上直达齐国海岸,这在春秋时期是一种极为超前的思路,可以免去一路征战的繁琐,不过以当时的条件很难实现。一方面造船水平有限,既有船只的水平难以应付相对更为复杂的海况,即便造出适合航行的载具,以吴国的经济资源又很难大量制造,届时能向齐国投送的兵力也就很有限,当然也不可能取得可观的战争收益,而且这种吃水较深的大船还很难应用于更为普遍存在于江淮一带较浅的河湖港汊,故而是一种很不经济的投资。

事实上,吴王夫差也确实派出了一支实力有限的兵力乘坐少量海船伐齐(鲁哀十、吴夫差十一、齐悼四、前485),结果不出预料地由于兵力不足而遭到了失败:

……徐承帅舟师,将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左传.哀公十年)

因此路线A没有太大价值,不可能作为吴人北伐的重点,只能仍旧从陆路下手。

相关文章

  • 熊孩子读历史(二十五、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春秋时吴国的末代君主,吴王阖闾之子。 吴阖闾的太子本是波,波因病死去。夫差找到阖闾信任的大臣伍员,在伍...

  • 《国语》之二百三十一

    吴晋争长未成句践袭吴 吴王夫差既杀申胥,不稔(ren)于岁,乃起师北征。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

  • 《国语》之二百三十四

    句践灭吴夫差自杀 吴王夫差还自黄池,息民不戒。越大夫种乃唱谋曰:“吾谓吴王将遂涉吾地,今罢师而不戒以忘我,我不可以...

  • 能忍者,方能成大事

    越国与吴国交战,吴国兵败。勾践是当时越国国王,而吴王夫差刚继位。为了替父报仇,夫差立志使吴强大,蓄势向越进攻。 ...

  • 史记世家笔记

    史记世家笔记 第一: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故事。勾践卧薪尝胆固然很伟大,吴王夫差的错误也许更不可饶恕。注释说夫差...

  •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4年,正是春秋末期。当时的诸侯之一——吴王夫差,出兵侵伐越国,越国生产落后,国势很弱,加上越王勾践不听贤...

  • 郑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郑旦,春秋时期美女,她与西施并称为“浣纱双姝”,曾与西施等八位美人一同被进献给吴王夫差。她谨记使命,在吴国迷惑夫差...

  •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

  • 如火如荼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鲁、齐三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

  • 《国语》之二百二十六

    《吴语》 越王句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句践起师逆之。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于越,唯天所授,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9.35 吴来儆师与吴王夫差主持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zez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