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读书大果贝拉老师情商育儿干货集
理解孩子行为(一)|什么样的行为需要管教?

理解孩子行为(一)|什么样的行为需要管教?

作者: 大果情商 | 来源:发表于2021-05-30 22:04 被阅读0次

当孩子向前走去

当孩子践行着自信、勇气、友爱、自控和独立时,那不是绘本里、动画片中别人的故事,那是他们自己正经历着的故事……

1

上周天津一中学老师痛骂学生的音频火了。很多网上的评论指责女教师歧视学生,流出的不足1分钟的音频里,女教师在情绪激烈的情况下,把穷学生和富学生做对比,并且指出富学生的父母一年挣的比穷学生父母五十年挣的还多。

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听完了3'26"完整版,才大概明白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这个老师正在给班级里的学生讲题,学生们听得很认真,还有两名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却在底下窃窃私语,聊天拉呱,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听课,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说了又不听,惹怒了老师。

我们不讨论老师的表达有多过火,她发表的关于贫穷与财富的论调背后的价值观到底怎么样。但是孩子的行为确实惹怒了老师。全社会对老师这个职业身份有相应的期待和要求,老师带歧视的言语、对学生做出不公正的评价都会让人敏感和反感。我们心目的的好老师不管孩子多叛逆不听话,都能努力接近他,努力找出孩子身上的优点,努力鼓励他。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老师本身也是人。很容易就孩子的行为,而对孩子做出评价。我们都在心里说,不要贴标签。但是必须明白人的第一本能,就是贴标签,根据行为来贴标签。

2

通常孩子小的时候(2-6岁),不当的行为往往容易容易被忽略。比如:乱发脾气、对长辈动辄打骂。家长觉得孩子年龄小,当小猫小狗一样养,并不予理会,采用多是连哄带骗外加讲道理的策略。但是 “你若不管教,总有外人替你管”!

那孩子什么样的行为算顽皮的、错误的呢?要不要惩罚呢?哪些行为是可以被容忍的呢?需要约束孩子么?对于小孩子来说,什么样的惩罚合适呢?

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确定,或许会 对《理解孩子的行为》这本书感兴趣.这本书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Jillian Rodd,写作对象是幼儿园的老师及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讲述的角度偏理论(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没有流行),但也更专业更透彻,实际内容确实能够回答2-6岁家长们常见的困惑。所以我计划陆续分享这本书,从家长的视角来提取本书有价值的内容。

什么样的行为需要管?

孩子的哪些行为不应纵容?

根据自己的成长经验,每个父母都有不同的答案。然而,不当行为确实是有定义的,赫伯特(1987年)把不恰当的行为分为三类:过度行为、不足行为,行为分散。查尔斯(1992年)又具体细分为:

身体或者口头攻击其他的成人或同伴;

不道德的行为。比如撒谎、偷窃;

蔑视权威,拒绝服从要求;

破坏行为。比如大声说话、插队、在房间里乱扔东西;

游手好闲,比如扮演小丑、装傻、浪费时间、活动不专心、不参与等。

爸爸妈妈对照着回想,自家的宝贝肯定曾出现其中一些。是的,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就算是最友好和最善于合作的孩子也会有懈怠的时候,所以不要天真地认为只要提供一个好的养育环境,孩子就会乖乖做天使宝宝。

由于正处在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正在了解新的价值、期望、规范、标准、文化社会的规则,一直在不停地找寻了解所处的世界是怎样的,所以孩子会不知不觉、无意地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的职责是找到某种可接受的方法来,让孩子获得这些经验,而不是禁止

除了惩罚,还有什么管教的办法?

传统的纪律约束方法通常都跟惩罚相关,比如威胁、大声喊叫、不停的唠叨,要求孩子理解、服从,向孩子宣泄怒火、羞辱和轻视。这些或许能吓唬住孩子从而服从,但却是以孩子牺牲自发和自由表达的意愿为代价的。

而有效的行为管理则能帮助孩子在社会化和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形成了内在的自我决定的关于对与错的标准。

行为管理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必须建立在以下四种基本需要上:

归属感:在团队中能够感到安全舒适,并拥有正当的地位;

有能力:对自身的重要性和价值有良好的感觉;

快乐:能理智和充满感情的感受自身的快乐。

自由:有选择的权利,能自控和自我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一些熟悉的行为管理策略,对孩子来讲可能是无效,而且是有害的,比如跟两三岁的宝宝讲道理。让三四岁的孩子理解对与错的抽象概念或者使用当下非常流行的“暂停”技术。因为小孩子还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自己的行为是不适当的。

3

育儿过程本身是一种体验,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能够心态平和、控制自己,做充满关爱的家长,跟孩子孩子建立友好的关系,并且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养育孩子的过程。其中最关键就是对孩子行为的理解。

比如孩子动不动发脾气,他用这个方式去传递意图——“我感到难过,需要安慰”或者是“如果我一直闹,你就会满足我”,大人接收到了,给他恰当的回应和引导,孩子的莫名发脾气情况就会减少。

如果家长用“呵斥”、“责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快速滴压制孩子,那么孩子没被满足需求和意图还会以其他的方式纠缠不休。

但如果家长不理会这些行为,任其所为,把小孩子当成宠物对待,那么他就没办法完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并获得有价值的成长经验。

因此,如果家长能够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那么养育过程中的困惑一定会减少很多很多!下一篇将梳理2-6岁孩子的正常发展阶段,什么是他们的正常行为!

4

要培养孩子的好行为,更好的方式是让他总看到好行为,践行好行为。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所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大果3-6情商课堂,春暖暖花之际开如约而至。

每周,孩子们都在室内室外践行着自信、勇气、友爱、自控和独立,那不是绘本里、动画片故事中别人的故事,那是他们自己正经历着的故事……

相关文章

  • 理解孩子行为(一)|什么样的行为需要管教?

    当孩子向前走去当孩子践行着自信、勇气、友爱、自控和独立时,那不是绘本里、动画片中别人的故事,那是他们自己正经历着的...

  • 正面管教0-3第二章

    一、正面管教的构成要素包括: 相互尊重 理解行为背后的信念: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理解孩子的发展和适龄行为...

  • 6.4 hi式复盘 Day142/365 价值感和归属感

    在正面管教中提到,我们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有一个目的,当你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时,你就能...

  • 2019-05-24心理营养

    偏差行为解决的关键不在于通过什么样的管教、惩罚让孩子听话,让行为回到正常轨道上,而是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 行为不当的孩子最需要鼓励

    -正面管教第七章读书笔记 鼓励是正面管教的焦点。 行为不当的孩子最需要鼓励。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丧失信心的孩子。他...

  • 第一章 为什么是正面管教

    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的构成要素: 1 相互尊重 2 理解行为背后的信念: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有一个目的。当你理解了...

  •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电视

    做为家长, 需要的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而是理解孩子的行为; 需要的不是要求孩子如何做,而是启发孩子如何做; 需要的...

  • 5月11日《儿童纪律教育》培训感悟

    春蕾八幼 高婷 1、观察幼儿是理解幼儿行为的第一步,一个孩子的行为需要其周遭的人仔细观察,才能理解;而孩子的行为也...

  • 孩子的不良行为

    《正面管教》的第四章是讲有关孩子的不良行为的。 看这一章节的时候自己就在想,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不良行为呢? 书...

  • 正面管教的构成要素

    相互尊重。 理解行为背后的信念。 有效的沟通。 理解孩子的世界。 能教给孩子技能的管教。 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孩子行为(一)|什么样的行为需要管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gm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