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语言实践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22版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让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的专职,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可以说,肖培东老师的每一堂语文课就是紧扣这个核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在肖培东老师《语文:深深浅浅之间》一文中,肖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呢?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语言兴趣
例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爸爸说道。这句话看似与爬下悬崖没关系,但从“要吃晚饭了”一句,肖老师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读出:爸爸是在安慰悬崖上的“我”,爸爸并没有因为“我”的做法而生气。在这里,肖老师最令人佩服的做法是换标点。当这句话中所有的标点都换成感叹号时,那爸爸的语气就变得严厉高声了,给“我”带来就是担心害怕了。肖老师这种品味语言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和兴趣,更是让学生体味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
二.关注文本细节,深化语言理解
例文《老王》,当杨绛问老王“这是不是你的家?”,老王回答“住那儿好多年了”。老王的回答避开了“家”字!他为什么不愿意说“家”而说“那儿”?肖老师在此处对文本细节的关注,真是神来之笔。而经由这一问,学生不仅深刻理解到老王的苦与悲,更体会到杨绛先生平淡语言中的情感酝酿。
三.强化朗读训练,培养语言感觉
例文《紫藤萝瀑布》中,重读“我在开花”中的每一个字,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阐释的人生道理:热爱生命,珍惜现在,勇于实践,创造美好。
四.鼓励语言表达,促进语言运用
例文《一棵小桃树》第四环节“一字一桃树”,肖老师这样提问“如果贾平凹先生只能写一个字儿,来代表自己对小桃树的内心的情感,你觉得他会写哪个字?”学生充分表达,肖老师全是肯定,最后他用学生回答的每一个,连缀成句,收束全文。他这样说:“也许,你的人生路上会有而且必然会有一段可怜的时光,但是,请记住,这个世界总有人和你同病相怜。只要你拥有梦想,敬畏生命,想着远方热爱你和系念你的那个人,坚强面对,那么你就能够在人生的风雨中找到自我,最后让生活抵达美好!”
肖老师曾说:“无论教学改革到哪里,好课都是一线教师永远的追求。好课风格各异,但都离不开学生的真实学习和真实收获。”是的,肖老师用他的行动,引领学生真实学习、真实收获。
面对繁花似锦的新课改,语文教学教什么?通过本真追寻,我们还是应该把教学落实到语言文字训练上来,落实到学生实质性的语文学习上来,这是语文的根。 我们既要有所创新,又不能违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为什么自己总是想不到,我想最根本的是我没有读书积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