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公众号”,ID:太平盛世读经典,文责自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 名:名位,功能;
- 吾不知其名:我不知道它的功能是什么,它是否也占据着一个节点;
- 如果道也是占据在一个节点上,那么是谁安排的呢,对它的要求又是什么呢?
- 这里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引起一个问题:道德经是老子写的么?还是老子背诵的?
- 如果是老子写的,书中很多“圣人”,“国之重器”,“宠为下,宠辱若惊”的表述,难道老子自大到一个图书馆馆长,可以用这样的口气讲述么?
- 如果是背诵,那么道德经零零散散,古之读书人,厉害的可以过目不忘,老子作为古代读书人的高级职位,典藏室主任,记忆力好像也不怎么好;
- 用的体裁,有点像论语,有点像佛经,毫无逻辑可言,每一章,每一句,夹杂了很多思维跳跃的内容,用现在的话说,属于“东一榔头,西一棒”,属于碎片化的结合体;
- 论语是孔子的徒弟写的,遣词造句,非常的随意,没有太多的文学美感;
- 孔子自己写的十翼,用词十分的优美,体现了孔子自身的文学修养;
- 孔子求道于老子,那么老子的文学修养,应该也不差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 又一个大胆的猜想,也许现存的道德经,是老子的文字与后人注解的混在了一起,最后显得遣词造句,文学功底起起伏伏;
- 字:找一个字来描述一个事物;
- 中国的文字是由象形字发展而来的,那么在老子写道德经的那个时代,要描述一个事物,找一个字出来,肯定是基于这个事物的特性来;
- 古人有字,叫表字,意思应该就是,某人的老师,长辈,根据自己对他的认识,用一个字来形容他,表达他。当然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的期望。
- 古人有姓,有名,有字。
- 姓代表了你的出处,中国人不问这孩子叫什么名字,更多的询问别人的爸爸叫什么名字,因为这个比较重要,孩子就是个孩子,再优秀,当下也不是很重要。
- 名代表了他和别人的区别,代表了他的功能。因此我们给孩子起名,不能起的过于大气,我们寻常人家的孩子,很多时候当不起这个名。当得起会互相的促进,让人越来越精力旺盛,人与名相得益彰。如果当不起这个名,那么就是虚耗精气神了,比如你是一个优秀的业务员,但是不会管理,有一天,你被提拔成了经理,那么大概率你整个人都会越来越衰弱。
- 强为之名,曰大;
- 强:有人说这是“强行”的意思,有人说这是“勉强”的意思;
- 这里大概率是勉强的意思,因为作者说,吾不知其名,但是为了后续行文的方便,需要给他起一个代称“道”。
- 这种做法,非常符合人的思考逻辑,就像我们在写说明文,论文时一样,遇到一个新的事物,我们也会给他造一个名字,用来协助表述对他的研究内容,总不能全文用“有物”来吧。
- 大:从范围上讲,什么叫大?
- 一个个体,属于这个个体的叫内部,不属于这个个体的叫外部;
- 个体大,就是内部的这个部分占有的空间大;大到无限就是,没有外部,全是内部,就像现在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一样,不知道宇宙的边界在哪,那么宇宙就是大的。
- 从造字的角度来看,大是一个人撑开双腿,伸开臂膀,昂首挺胸的样子,这是一个人能够控制的最大范围。
- 当今现在的社会,对于地位高的人,叫做“大人”,大人是管理者,是占据着名位的个体。
- “有物”的字是“道”,名是“大”。此外因为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所以它没有姓。和在一起,它的名字就是“大道”。
- 豁然开朗:天道不是道,大道才是道。天是名,是功能,天的道叫天道,地的道叫地道,人的道叫人道。
- 说在最后:
- 首开会员的简信我,福利是按照字数给予简书贝的奖励;
- 第一季度,奖励只和字数挂钩,如100字- 奖励1简书贝,400字-奖励2简书贝,800字以上奖励5简书贝;
- 理论上大家也可以用脸滚键盘,虽然我不建议;此外,请大家遵守简书平台的发文要求;
- 第一季度奖励频次:第一个月,一天一次;第二个月,两天一次;第三个月,三天一次;
- 后续奖励频次和奖励内容:大家基于勉励大家持续更文的目的进行讨论;
- 奖励仅对首开会员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