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是个很喜欢整理的人,朋友赠予这本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心想学习其中要义,好好把自己生活环境收拾整理下,换一个好心情。
这是本简单的书,像提出的这三个字理念一样,简洁明了,清爽自由。从对物品践行断舍离到关注“自我轴”、“时间轴”,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恋爱、财富、人际、工作。我希望自己能达到一种清爽的状态,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天空轻薄的云。

整理的难度系数
第一难,难在不想整理。很多时候大家会把家务攒起来干,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就想安安静静的“葛优躺”,无打扰的纯粹境界。也许这个时候发现家里有些脏乱,想想几天后就会整理,又自然的躺下。所以,最容易选择的整理周期是一个星期,利用空闲的周末时间在家里好好整理一番。然而想深入仔细整理,恐怕时间不够。
随后选择的整理方式是解决生活范围内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具体来说,整理范围固定在眼睛可视的范围,不常涉及的区域基本选择放弃,整理物品的方式便是把物品放在眼睛看不到的区域。这样好处是快速整理,缺点当然就是质量不高。
第二难,控制入口难。为了填补所谓的寂寞而增添进来的东西并不少,售货员从不吝啬赞美之词,当自己处于飘飘然优越状态后,就忘记去判断是否是现在用的上的东西。如今网上购物如此方便,一旦手头上缺少某种物品,毫无犹豫拿起手机,浏览网页,嘀一下付款,快速流畅自然。
第三难,难在浪费。很多浪费是源自不经意间,却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累赘。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翻开家里的笔记本,都是用过的,但大部分又是空白的,丢之可惜,置之碍眼;家里桌上随处可见各种笔,拿一支用一支,丢一支买一支;还有袜子,围巾,毛巾等等小物品的使用上也存在不必要的浪费。

践行断舍离
第一践行,有计划整理,常整常新。断舍离要有意识地进行,将这种状态化为习惯,最后变成态度。
平时花一个定额时间来整理就不会让攒起来的工作变得这么繁重。例如,按储物区域分时间来造成,我会把家里储物柜和衣柜的整理放在工作日,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达到整齐的状态;把清洁的工作放在周末进行。
第二践行,让“入口”狭窄。就像书中提到问自己的方法:我真的需要吗?我真的能有效利用这件物品吗?
曾经我是一个相信“科技可以改变生活的人”,例如,做面条会买下面条机,忽然想喝果汁,又会买下榨汁机,结果就是家里有并没有做过几次烘焙的烤箱,搁置在柜子一角的豆浆机,还有一次发酵经历的酸奶机等等一系列家用电器。
然而有一天当我又突发奇想去打算买一个搅拌机来处理肉馅的时候,老公站出来认真的跟我说,“你好好想想你需要购买的东西买回来后的作用,是放置那居多还是用起来居多,通过这个来考量你是否需要买?先冷静冷静再决定吧。”
我觉得这个方法有用,不再是单纯的冲动消费,而经过理性思考后的判断是靠谱些。至今我们家都没有再买新的类似电器,虽然原本已经很多了。
第三践行,断舍离表面上是在舍弃东西和物品,而内心是在断舍某种情感,或是对物品来历情感寄托,或是对物品作用的期待。例如礼物及其礼盒包装,很多人都会选择好好保存。
有些衣服很喜欢买回来就放在那里静静挂着,并不会穿,因为这衣服更多的作用是承载着一份期待和憧憬;因为变胖了,有些衣服不能穿了,也不愿意丢,因为还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瘦回去。可惜的是,即使真的瘦回去了,也会有很多种理由不穿它。它们就成了每个女生衣柜里都有的不丢也不穿的衣服。
终极践行,关注当下,关注自己。当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想想当下自己的需求,想想断舍离的理念。也许当周围环境的负担少了,身心的疲惫会随之消散,人际关系会变得简单,令人开心的变化会源源不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