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而言, 时光比时间更能体现对于人的影响。所谓“饱经沧桑”就是时光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实际上,人的时间特性相对于时光而言,更加的知微见著和宝贵重要。
小时候,为了强调时间的重要,做教师的为常常引导学生用极些微的时间体验极惊人的创造:诸如银行点钞员一分钟的点钞数了,熟练采棉工一刻钟的采棉量了,宇宙飞船每秒钟飞出去的距离了,或者银河计算机每秒钟的计算量了。这些数字的确对幼小的心灵有强烈的刺激——每一分一秒都可以做那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不由得生出“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的紧迫感来。然而,人的时间特性常常是非理性的。所有的人都会因为这些数字产生紧迫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把自己忙成陀螺。
相比较而言,舒缓的时光更符合人的内在节奏。所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有从容的心灵才能真正的感受其中的美好。有许多做出特殊贡献的人,都会获得到休闲场地疗养的机会。快节奏的专注生活,的确更容易让一个人有更大的创造。但快节奏的专注生活本身,对人的身心是一种透支。舒缓、自然才是人最本质的时间特性。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时间特性,或紧张、或舒缓,或激越、或平和,或大器晚成、或锋芒毕露。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时间特性,但也有相通的共性。首先,每个人的时间特性都是自己的身心在时间的流里涵泳适应的结果。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时间特性总是与他的身心生命相匹配的。紧张的人,一定更喜欢紧张的氛围,紧张能够激发他的创造性,让他产生价值感。舒缓的人,也一定更享受舒缓的氛围,舒缓所带来的轻松,更有利于他自身创造性的发挥。其次,每个人的时间特性都指向生命的自觉。有个人幻想了自己心目中的天堂——每天不用干活,就可以享受最好的美食,最舒适的生活。真的让他在这样的境遇里生活时,他反而会衍生出无尽的空虚之感。人心都是自觉向上的,能够感受到别人对于自己的敬于爱,才是人心自觉的根本动力。为了逐求他人对于自己的敬与爱,我们甚至能够自觉而有力的付出自己的敬与爱。对于时间特性也是如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赢得更多的敬与爱,乃是人对于自身时间特性调节的最大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时间特性又是不断优化的。或者由紧张而舒缓,或者由平和转激越,或者由丰满毕露转向内敛含蓄。因为他的身心导引他这样做,因为要赢得他人的敬与爱,需要他做出改变。
最可悲哀的是人的时间特性受到时间本身的限制与制约。
比如,人的生命会有终止的时刻。一件事情,会有告一段落的阶段。而且,所有的青春都不设彩排,所有的时间都不会重头再来。
如此一来,烦恼就来了。时间的有限性和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世界难以容忍所有的时间特性自然改变,而强行改变一个人的时间特性,几乎和揠苗助长是一样的效果。所以,我们看到了恨铁不成钢的父母,看到了无可奈何的老师,看到了慨然长叹的领导。相对应的就有了不知所措的孩子,破罐破摔的学生和消极怠惰的员工。
面对人的时间特性,从容很难。同时面对人的时间特性,不从容的话会更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