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盛产绿茶。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茶园,不算太大,却也不算小。
每年的采茶时节,基本上都是从清明节开始,谷雨过后就采得比较少了。
每到采茶时节,空气中总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茶园里呈现出一番别样的景致。
碧空如洗的蓝天下,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她们头戴着帽子,背着茶篓,双手则不停地在茶枝上采着嫩叶。
那样的场景,刻在了记忆深处,在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因为偶然读到的一段文字,而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
那时候,茶叶也是我们姐弟三个为数不多的学费来源之一。所以,采茶,对于我们姐弟三个来说,是一件辛苦的事,也是一件开心的事。
清明前后的茶,叶新芽也嫩,水分适中,色泽也很好,通常更受欢迎,也能卖得起价钱,妈妈便会变卖了存起来给我们当学费。
而谷雨之后的茶,因为雨水过多,相对来说就要差些,价格也一路向下,妈妈没再卖掉,而是留着自家喝,或者是招待家里来的客人用。
茶叶采摘的时间不长,从清明到谷雨这一段时间,便是采茶的黄金时期。
采完自家的,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去茶场采茶赚钱,按斤算,依稀记得单价很低,好像只有几分来着,记不太清楚了,却也是那时不多的赚钱渠道之一。手速快的,一天可以采好几十斤。
采茶看起来是件轻松的事,而且,远远地看着别人采茶,貌似还挺养眼。
只有自己尝试过,才会知道,很多事情,做起来并不像看到的那么轻松,因为一直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要不了多久,手会酸,腰会疼,眼睛也会胀得难受。
尽管这样,我依然不敢偷懒,因为我是姐姐,我要做好榜样,带着两个弟弟为妈妈分担。
采茶时节的周末,我们基本上都是在茶园里度过的。
我们将茶叶采摘回来,先搁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一下,让水分挥发掉一些,这一步叫做摊青。
晚饭后,妈妈就要开始炒茶叶,炒茶叶之前要将锅洗干净,不能有油。如果有油的话,将来茶叶泡茶会有油味道,甚至茶汤表面还可能会有油浮在上面。
锅烧红后,将火调小一点,开始炒制茶叶,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翻炒,让水分蒸发掉,而且,也可以去掉新鲜茶叶的青味。
茶叶炒好后,妈妈将它们盛到用竹子编的竹盘中,趁热揉捻,先轻后重,因为一开始太重的话,容易将茶叶揉成茶叶碎末。
这个过程也是个需要耐心的过程,慢慢地揉,直到将这些茶叶揉成紧凑的条索状就可以了。
这时,将茶叶摊开晾着,等第二天再拿到太阳底下晾晒,晒到半干时再揉揉,以确保定型效果。
如果天气不好,就得用火烤,一般会用炭火来烤,火要小一点,因为火太大容易将茶叶烤焦。小火慢慢地烤,茶香便在这不急不缓中飘满了整个院落。
每每这时,妈妈就会捻几片出来,给我们泡上一杯豆子芝麻茶,品尝着淡淡的花香,享受着劳动的成果。
岁月更迭,我们这一辈不少人都离开了家乡,去了外地打拼,茶园大概也不再有当年那样热闹的场景了。
采茶,这久远的记忆,如今已成为对家乡的一种怀念。
2024年齐帆齐商学院年度特训营 第(333)篇 1131字,累计384445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