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改过来了,一开始认为相聚就是为了离别,离别却不是为了重逢,相遇,相识,再相聚,难度系数真的蛮大的,当场被“反驳”,“相聚总是离别”,年龄的增长感觉生离次数降低,死别有增的趋势,生离的感受程度与对方的感情程度有关。
在妈妈的庇护下,我没有了年龄,也丧失了保护自己的能力,毕竟这份情,这份母爱,这份家的安全,解除了我一切对外及对己的防卫,每走一次都是伤感,那么多的生离和死别,生离一直都有,只是感受力不同,随着慢慢长大,死别也会增加,死别较少的频率相对于生离痛楚程度也只有自己懂
买一个便当,顺路带回家,灯下的夜和生命,交付给批改到深更的散文和报告
书,在生活行事为人上不用出来,便是白读
出发,总是好的,它象征着一种出离,更是必须面对的另一个开始。火车缓慢地带动,窗外流着过去的风景,在生命的情调上来说是极浪漫的。火车绝对不同于飞机,只因它的风景仍在人间。
窗外,是自己故乡的风景,那一片水稻田和红砖房,看成了母亲的脸。
火车里,每一张脸,都有它隐藏的故事,这群一如我一般普通的人,是不是也有隐藏的悲喜?是不是一生里,曾经也有过几次,在深夜里有过活不下去的念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