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水”是四川省绵阳市一座寺庙的名字。因为它很小,以致很多绵阳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在绵阳工作的日子里,由于不习惯吃川菜,所以每晚我都会乘车从高新区走进绵阳市区,在大街小巷里寻觅着适合我口味的饭馆。一天傍晚,我乘车来到富乐汽车站。下车之后,我顺着游仙路向前走,左边有一大片垮塌的山坡,看上去,像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留下的痕迹。其旁边有一座小小的庙宇。简陋的屋檐下,挂着几盏宫灯,其下面是两条横幅标语,落款都是“一碗水寺庙”。红色的条幅挂在灰色的混凝土栏板上,显得颇为醒目,也使得本来破败不堪的小庙,似乎有了一点生机。
下图、游仙路旁的“一碗水”寺庙,由于还在加固维修中,施工围挡还没有拆除。

下图、 走上数十步水泥台阶,来到依山而建的寺庙二层,虽然屋顶还是临时搭建的,但佛像已经开始妆金了。高大的佛像金身在幽暗的殿内,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令人顿生一种神秘、肃穆的感觉。

下图、 这是 庙外的功德碑,是2006年正月十五日镌刻的。碑文明白无误地告诉我,原“一碗水”寺庙建成之后将更名为“神泉寺”了。细读碑文,凡是为修建一碗水捐款10元以上者,皆可碑上刻名、永留千古。然而,寺未建成,2008年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汶川大地震,寺庙所在的山体大幅滑坡,至今仍未修复,坡度之陡,望之触目惊心,而一碗水寺庙更是在劫难逃,被严重损毁,所幸的是,虽然满目疮痍,还是有人前来上香、拜佛。

下图、 在寺庙的一隅,还有一座更小的砖庙,挤坐着四位神灵,享受着虔诚的信徒们供奉的果品和香烛。甚至左边一座面目混沌的泥胎,也手持一个“福”字,忠诚地守候在小庙旁。

下图、 离开“一碗水”寺庙,我边走边想,这座寺庙的得名,可能是因为寺庙后面的山上有一股小小的泉水,每天流出的泉水很少,所以当地人便形象地叫它“一碗水”了。现任的“一碗水”寺庙住持,可能嫌此名太普通了,缺乏号召力,因而想改为“神泉寺”,以吸引更多的香客和信徒,来一碗水烧香拜佛。但我以为,如果泉还在,水量还是那么少的话,寺名还是叫“一碗水”更好。可惜的是,我很注意地观察了整个寺庙及周围,并没有发现这股“神泉”,莫非是地震破坏了泉脉了吗?
从小庙“一碗水”出来,在游仙路附近没有找到我喜欢的餐馆,于是,我决定回位于绵阳高新区的“海底捞”吃晚餐。漂亮的领班美女,与我已是老相识了。
下图 在海底捞候餐时拍摄的店内鱼缸,我想,鱼缸里的水,可能比“一碗水”每天涌出的泉水还要多些吧!于是打油一首:
“游仙路”上“一碗水”,“高新区”里“海底捞”。曾经沧海难为水,不见神泉香也烧!

2010年11月末,我离开绵阳回京,到今天忽又一年矣!偶然翻看绵阳所拍照片,看到仅存的几张“一碗水”寺庙照片,不禁感慨时光似箭,不知“一碗水”寺庙如今修好了没有,景象如何?或许,在绵阳众多佛教信徒的赞助下,“神泉寺”已经旧貌换新颜了吧!
2011年12月10日,是为记。
本文原题:(原创)游绵阳“一碗水”记
2011-12-10 21:15 发表于【网易博客】
2014.11.18 阅读=429
2018.12.31 阅读(1433)| 评论(3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