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国第一人——管宁

三国第一人——管宁

作者: spicyman | 来源:发表于2022-08-19 07:28 被阅读0次

                                读《管宁割席》有感

       我在暑假读了《管宁割席》的故事,里面写了管宁和华歆曾经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可两人渐渐的在对待钱、权上的志向背道而驰。最终,通过“掷金子”和“看豪车”两件事,管宁毅然用割席的方式与华歆绝交。

        读完后我产生了一个疑惑——华歆不是把金子扔了吗,为什么管宁还是认为他物欲重而不可交。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他们二人是小时好友,管宁汉末避难辽东,历经魏武帝、文帝、明帝三朝,一直以聚途讲学为生,终生不仕。他的确是淡泊名利、品性高洁的读书人。可是华歆汉末为尚书令,入魏后依附曹氏父子官至太尉,这至少说明他心在官场仕途,看重世俗名利。原来,成年以后的发展可以在小时候的行为里找到蛛丝马迹。

       再细品“华捉而掷去之”,“捉”和“掷”这两个连续使用的动词,写出了华歆复杂的心理过程——“捉”是见到金子一刹那的下意识行为,表明他急于占有金子的心情,不经意间暴露了他对金钱的贪婪。但是他突然意识到旁边还有一同锄菜的管宁,可不能让同窗发现自己的丑态。于是,他马上装出一副视金钱如粪土的神色,才有了后面的“掷”,这是有意识地掩饰。作者从其行为变化细腻地刻画了他的心理变化,由此揭示了他境界低下,为后面“割席”埋下伏笔。难怪管宁不待见他。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论语.雍也》里面的一句话:“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这里“不二过”不仅指行为上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还指思想上如果曾经泛起过错误的念头,以后连想都不要再想。儒家崇尚的是一种纯粹的自律。管宁是视而不见,华歆是想了一下才放弃的金子,这迟疑的一瞬间就是二者的差距。管宁才是真正有道德洁癖的读书人啊!

       计时器悦耳的铃声把我拉回到现实。暑假里,我没让妈妈装监控,因为我要像管宁一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习如何自律,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还要减少像华歆一样的纠结,抵抗电子产品的诱惑。




相关文章

  • 知乎、知乎 …有鸟、有鸟… “云中白鹤”邴原

    邴原是谁?邴原是与管宁齐名的人物。管宁总听说过吧!钱宾四(钱穆)先生就常说:三国人物,管宁第一。有点意外吧!三国人...

  • 三国第一人——管宁

    读《管宁割席》有感 我在暑假读了《管宁割席》的故事,里面写了管宁和华歆曾经是...

  • 管宁觉察

    管宁,管仲的后人,自幼饱读诗书,一生不慕名利,听其讲学者诸多,影响甚广,被历史大家誉为三国第一人,是个大隐士,皇帝...

  • 管宁——翩翩君子

    管宁,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著名隐士,在当地只谈经典。正始二年(241年),管宁逝世,享年八十四。著有《氏姓论》。管...

  • 清高的管宁

    管宁( 158年至241年),山东省安丘、临胊东南人。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隐士。曹魏的皇帝数次征召管宁...

  • 哭孝三年的王烈故事

    哭孝三年的王烈故事 管宁的故事见我所写拙作《三国史话》中的《“割席分坐”的管宁》一文。 王烈(公元141年—...

  • 管宁的一生

    刘一鸣 管宁是三国时代著名隐士,字幼安。与华歆、邴原并称“一龙”。 他的身世很惨。但德行高尚。 管宁三岁时就没了母...

  • 他不是反派

    华歆,三国时期的一个名士,官至丞相,与管宁曾是一对同学。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在《三国演义》中...

  • 管宁

    管宁(158年一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名隐士。 管...

  • 读管宁有感

    读管宁有感 管宁,十六岁外出求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第一人——管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iz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