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接触村上春树的书是在上学时候读的《挪威森林》。 虽然《挪威森林》是让村上春树的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广为人知的成名作, 但由于当年的年龄和阅历, 并没能读懂故事里那些纠缠的感情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直到后来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和《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后,再读他的小说《1Q84》感觉已经全然不一样了, 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他讲故事, 而且讲的是他自己的故事。
村上春树善于用片断的连接, 时空的跳转来安排故事,故事进展不紧不慢, 达到铺设悬疑吸引读者的效果, 不得不佩服他讲故事的能力。 这些技巧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到, 又或许不是都能应用到每种类型的文章。 但是有一些方法,应该每个真正热爱书写的人都能学到,能应用到大部份种类的文章, 那就是坚持和对生活的热爱, 坚持每天都写点东西,写任何做过的感觉过的浮现过脑际的东西, 写来自生活的真实的东西。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和《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可以说是村上春树记录自己所做所思所想的杂文,或者用他自己的话,其实就是从他的日记整理出来的书, 其中提到他的跑步, 他对音乐和阅读的爱好, 他的书写, 他的生活。 他提到他每天都写一点东西,写出的东西尽量收好,不要扔掉,积累下来某天就成了两本书了。
《1Q84》的男主天吾君, 是一个爱书写并有书写天赋的人,但是并没有写出什么成名作,结识了一个出版社的主编, 主编时不时让他给写一些不关疼痒的专栏文章。 故事从天吾君在主编的推动下帮代写一个参加新人小说奖的文章开始展开, 写了三册。
村上春树是这样写天吾君的:
“写文章对他来说,就如同呼吸一样。”
“每天非得写小说不可”
“定下心每天不间断地写下去。写出的东西尽量收好,不要扔掉。以后也许能派上用场。”
如果看过上面提到的作者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和《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两本书, 应该知道这其实是村上先生自己的经验。 村上先生每天早上5:00起床, 然后书写, 几十年来从不间断, 他在这两本书里就曾写过书写对他来说就如同呼吸一样, 每天非写不可, 而且写好的东西都会收好, 这些文章或故事或某一件事又或是曾经略过的想法, 或许会出现在他的小说里。 如果看过了这两本书再去读他的小说,就不难明白,他每天写的东西, 都有可能成为他小说里的素材。
书中主编为了说服天吾君作代笔, 曾这样评价过天吾君“你还没搞清楚应该写什么。因此往往看不见故事的主干。你应该描写的东西,肯定牢牢地隐藏在你心里。它却像胆怯的小动作,躲进深深的洞穴里,死活不肯出来。明知它就躲在洞穴深处,但它不出来,你就抓不住。我说别心急慢慢来,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点写得太形象了, 相信对于喜欢写文章的人,特别是对于立志从事文字工作或写书写小说的人, 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或经历。 相信这也是村上先生自己在成为职业小说家初始阶段状态。
于是我们别心急, 慢慢来, 定下心每天不间断地写下去,把写文章对待成如同呼吸一样, 那个你要描写的隐藏在心里死活不肯出来的小动作, 总有一天会被你抓住, 成为你涌思不断的源泉。
《1Q84》从女主坐入出租车,听到车内播放的雅纳切克《小交响曲》开篇, 这首曲子就像是一条风筝线贯穿整个故事, 在故事似乎被扯远时,这首曲子就会及时地出现把故事给拉回来。 文章对这曲子有深入的描写, 衬托女主, 衬托故事气氛,文章同时也出现其他几首曲子, 是用于与雅纳切克《小交响曲》作对比衬托故事的。
在村上先生的各个小说里, 都会出现音乐, 而且对音乐有深入的描写,可见其对音乐的精通。《挪威的森林》原本就是披头士乐队的其中一首歌曲的名字, 被村上先生直接用作书名了。 村上先生在成为职业小说家前, 经营着一家酒吧, 也曾组织过一个乐队,是乐队的一名成员, 他对音乐的热爱和痴迷,不下于阅读和写小说。
另外一样常出现在村上先生的小说里的是各种文学小说来帮助他讲故事,可见这也是与他阅读过的书籍之多和深入独到的见解分不开。
在女主为躲避被杀害而藏身于一个公寓里并不允许踏出公寓一步时,读的就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作者认为《追忆似水年华》只有在孤独一人的时候阅读最能体会出普鲁斯特写这本小说的心境。
我想说的是, 故事来自生活并超越生活, 像村上春树那样,坚持每天都写点什么, 写生活,写爱好,写兴趣。 如书中天吾君那样“把用眼眼看到的事物(把周围的风景转换成对我来说更为自然的东西),转换成自己的语言,重新架构。并借此确认自己存在的位置。”
我自己常写不出东西,没灵感, 而且常想着写完立即发表。 其实要作到日更, 并不需要必须写出完整的文章, 也不需要立即发表, 写出的东西尽量收好,不要扔掉。以后也许能派上用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