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青年节,B站的“后浪”刷屏了。
一直没功夫看。今天特意去B站观摩了一下,同时观摩的还有另一个浏览量比较高的真实的“后浪”。
后者讲的是一个打磨工,梦想着每天能挣300块钱,这样就可以报答姑父的养育之恩,带自己的姑父去北京旅旅游。小伙子讲得很真实,反倒是比打鸡血一样的正版“后浪”更能打动人。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是报喜不报忧,光捡好的说,擅长打鸡血,在学校里讲世界一片美好光明,等踏入社会了,才明白现实的世界坑坑洼洼,自己磕的鼻青脸肿的去体会黑暗。
早点告诉孩子们,这原始丛林危险,练好防御技能不好吗?我们缺少的不是鸡血,而是真实和真诚。
前些日子,看过美国NY州长的一个小视频,告诉公众,不好意思,我们还缺几千台呼吸机,预测全美死亡人数可能会接近十万。每个个体其实都有自己正常的判断力,这样的局面,怎么做,每个个体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承担起相应的后果。
第二点,有一句俗语说的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其实界分是导致人类竞争和冲突的主要原因。
本来大家都是人,为什么要按宗教、种族、地域、星座、性格、学位……来界分呢?有了界分,就有了耶路撒冷3大宗教之间的战争,种族的歧视……
所以,大家本来都是浪,为什么要分个前后呢?哪个算前?哪个算后呢?90后的前浪是80后,那80后的前浪还是70后呢,90后难道后面就没有浪了吗?00后还等着拍呢。
有了前后的界分,就有了竞争和冲突,后浪,分分钟想着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并且用鄙夷的语调加上一句,“你们老了……,闪闪吧。”
诚然,青年是这个世界的希望,一代应该更比一代强,可是这一代的后浪们,缺的有可能还真不是这二两鸡血,而是抛弃界分,拥抱真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