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国学】《论语》通读3

作者: Koala谦爸 | 来源:发表于2019-03-30 05:13 被阅读9次

#2019论语通读#Part3

1. 中华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孝道”,所谓孝,既包括生前的奉养,也包括死后按照礼仪埋葬和按时令祭祀

2. 奉养父母,要让他们平日里康健快乐,病痛时又要为他们忧虑担心

3. 要尊敬父母,对父母要和颜悦色,不能给父母甩脸子看(有时候自己高情绪表达的时候,做得不好,挺汗颜的)

4. 视、观、察三个步骤,一步比一步深入、细致,被观察的人也就无所遁形了

5. 温故的过程,要能获得新的思考或者不同的角度,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叫知识不断迭代,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有资格传授别人知识,解答别人的疑惑

6. 你所需要的其实是孔子强调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博学通闻、跨界学习的眼光和格局,不会被狭窄的专业所异化,不为专业分工所限制,你需要掌握的是多元思维模型

7. 一个人的脑袋里,应该有自己的目录和搜索系统,不能只是把别人给的东西一股脑儿存储在那儿,既不理解知识有什么联系,又没有自己批判性思考

8. 关于学习,请记住两句话:“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 真正通达于大道、真理的人,视野广阔、心能容物,不会热衷于整天和人反复辩论、一争高下

10. 学是一个主动求知的行动,思是批判性地思考,而知是学习和思考的结果

11. 求知的态度必须客观真诚,此外再无其他通向知识、真理与人生真谛之路。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实在是“我一无所知”,你才有可能走进通往知识、真理的智慧之门

12. 划定知与不知、所知与未知、能知与不能知的界限,是人类认识活动永远需要回答而又永远无法给出最终答案的问题

相关文章

  • 【71→国学】《论语》通读3

    #2019论语通读#Part3 1. 中华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孝道”,所谓孝,既包括生前的奉养,也包括死后按照礼仪...

  • 【73→国学】《论语》通读5

    1 孔子只是在用君子和小人不一样的特点来做对比,突出他更关注道德问题,比如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爱人等 2 ...

  • 【70→国学】《论语》通读2

    1. 《论语》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基础代码 2. 《论语》飞针走线,穿起了超大规模的中国社会 3. 《论语》塑造了中...

  • 【69→国学】《论语》通读1

    1. 《论语》里描绘的理想社会是“审美取向”的,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道德取向”的 2. 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只有回...

  • 【75→国学】《论语》通读7

    1 走路不抄小道,从不随便去长官的住处,这是方正之人的气象 2 孔子把不给别人太大的心理压力,当作一种美德 3 孔...

  • 【83→国学】《论语》通读☞终篇

    1 仁出自内,但是可以向外展开辐射,并且要通行于天下的,这就从内而外,由修养向政事、天下来发展了 2 如果他不具有...

  • 【82→国学】《论语》通读14

    1 和道家的“冷”色调相比,儒学的“暖色”,温情、爱人、积极入世而为,都是在尽力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成为掌握自己命运...

  • 【81→国学】《论语》通读13

    1 孔子提出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有四条标准:智慧,无贪欲,勇敢果决,多才多艺。 2 孔子开创的君子学,意在培养...

  • 【78→国学】《论语》通读10

    1 做学问,从事某项事业,需要不惰、不倦、不止,永远向前推进,不在半路停步 2 后生可畏,一代更比一代强,表明对年...

  • 【77→国学】《论语通读》9

    1 孔子强调的是,在才能与品德二者之间,他更注重品德,德才不偏废,才能达成君子人格 2 孔子教育思想的光大,使得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1→国学】《论语》通读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rw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