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讲课的过程中,孩子能看懂,能表达出来,能明白意思,但是在画的时候却束手无措,虽然老师讲的很透彻,说的很清楚,但一到画的时候就发愁。这个问题很常见,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因如下
1.没有明确的目标
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只是给了孩子大概范围,孩子不知从何做起。只有大目标,没有小目标!比如对孩子说:“你去写作业吧!”写啥?怎么写?没给到孩子明确的目标。家长可以换个说法比如可以说:“咱们先写数学作业吧?由比如在美术课堂中,画画和花瓶,花和花瓶都讲了再让孩子一步步去画,孩子可能都不知道如何去画,因为他已经忘了之前的步奏。有时候讲一步画一步效果会更好。在家里也是,妈妈说今天咱们做个什么,从头说到尾,孩子在最后可能已经忘记开头的内容。所以把目标分解成小的目标,先完成一个小的要求,他努力够到了,老师或者家长要给予鼓励,让他有一点成就感,然后继续往下走。

2.目标不能太大
孩子年龄教小,目标不宜过大过宽泛,而是指定一个个小的目标,就像爬山一样,不能一步就登上顶峰,而是要给孩子缓冲的机会,一步步往上走。

3.具体的方法示范
有没有给到孩子具体的方法,给孩子演示,给他指示,比如收拾家里杂乱的玩具时告诉孩子,小汽车放到这个盒子,布娃娃放到这个盒子,并问他下次你能尝试自己去收拾吗?在画画当中也是,老师说你快画吧,在加点装饰,画的丰富点,那么在哪画?怎么画丰富点?给孩子一个范围,只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却没有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所以需要给孩子做一些小的参考,当然并不是让孩子去临摹,而是让孩子知道这样可以,那样也可以!给他更多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