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

作者: 周云闲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11:16 被阅读0次

                                              周云闲   

        嵇康,字叔夜,生于黄初四年,是竹林七贤之首。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他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洒脱无悔的乐章。

        嵇康是魏晋名士的精神领袖。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才华横溢,飘逸不群。山涛曾评价说,嵇康气度不凡,好像独立的孤松,喝醉后好像玉山将要崩塌。但是,最让人感慨的,还是他刚直倔强、直言不讳的性格,以及为了坚持自由和狂傲而付出生命的抉择。

        有一次,道士孙登与嵇康在汲群山中游玩,两人攀谈良久。嵇康离开时,连孙登这样看破红尘的隐士都感慨说,嵇康真是才华横溢,但是“保身之道不足”啊。

        确实,嵇康从来不懂什么叫“明哲保身”。 他说,自己也曾学阮籍那样“口不臧否人物”, 可是嵇康从来没有打算过要收敛自己直言不讳、嫉恶如仇的脾气,他依旧我行我素。

        所以,当司马氏夺权后,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倾心依附,阮籍酣醉不醒,缄口不言,只有身为曹魏宗室女婿的嵇康把对司马家族的不满全都写在脸上,公然表示不会与其合作,这就为嵇康自身招来了杀身之祸。

        一天,司马政权的钟会带着一大帮社会名流,浩浩荡荡的前往嵇康家里,向他请教有关学术的问题。

        钟会出身于士族,也很有才华,又十分敬畏嵇康。然而,他走到嵇康面前时,嵇康却旁若无人的在树下打铁,向秀在一旁为他拉着风箱,两人对钟会的到来视若无睹。

        显然,聪明有才的钟会在嵇康眼里,不过是司马政权的一条走狗罢了。

      当时的气氛想必尴尬至极,钟会和那群“贤俊者之士”被晾在一边,嵇康还是视而不见,继续打铁。

      良久,钟会实在耐不住了,会转身离去。这时,沉默好久的嵇康终于发话了:“你听见什么而来,又看见什么而去?”

        钟会不无愤怒地回道:“我听见我所听见的而来,看见我所看见的才离去。”

        从此,钟会对嵇康起了杀心,他对司马昭进谗言,说嵇康是“卧龙”, 不该留在人间。再加上司马昭对于嵇康与朝廷的公开决裂很是不满,于是便下诏处死嵇康,。

        嵇康死时,年仅四十岁。临刑前,他神情从容,让人取来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我想,他把生命最后一刻的无悔从容,都倾注在这首曲子里,悠扬的琴音,诠释着自己狂傲不羁、自由洒脱的一生。

相关文章

  • 《竹林七贤》读书笔记二

    嵇康... 1 一、嵇康轶事... 1 二、嵇康的诗文... 1 三、嵇康的喜好... 2 四、嵇康与《广陵散》....

  • 嵇康

    向秀:大事不妙了。 嵇康:怎么了? 向秀:吕安被抓了。 嵇康:罪名是什么? 向秀:不孝之罪。 嵇康:……(下) 夫...

  • 嵇康

    嵇康是一个我很喜欢的人物我一直对他的人生和才华感叹不已。 嵇中散他他为人耿直,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

  • 嵇康

    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

  • 嵇康

    悠游于月下的精邃目光 看到了自己如崖般地屹立 人是天地间的圣物 理应神骏英武 我相信这就是嵇康所表达的 首先从心魂...

  • 嵇康

    ​在一个大城市中,有一个叫嵇康的人。 在当时,他非常非常的有名望。但此刻的他,正被一群官兵带往刑台。他虽然已经被折...

  • 嵇康

    狂者坐幽篁,弄琴和明月。 不与俗者同,其自有所惜。 所惜非名利,所惜为清骨。 众醉其独醒,不与世合污。 长歌复长啸...

  • 嵇康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既然是竹林七贤所以他对司马懿(竹林七贤本来都是曹氏的大臣)十分反感。 他性格十分狂躁,易怒。但...

  • 嵇康

    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先说一下嵇康的...

  • 嵇康

    在遥远的魏晋时代有一片竹林,里面生活着竹林七贤,其中一个人叫嵇康。 嵇康是生活于224年—263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嵇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cf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