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午,分别接触了两位校长。聆听两位校长的话语,感触颇深。
第一位校长是我的同学,大概有一年没见过他了。一年后的这次短暂见面,老实说,他的变化还是让我感觉吃惊。一年前见到的他,还是一所生源比较好的农村中学副校长。和他交谈,听到更多的是他在诉说自己的忙和累,他诉说着工作中的些许不如意,那时的他一心想去掉“副校长”中的“副”字。如愿以偿,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确实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到了一所在校生不算太多的乡镇中心小学。从中学到小学,或许不如他愿,从发来的信息中得知,他不是很开心。
忙于各自的工作,一年未见。一年后的这次见面,我有点儿吃惊,面前的他不再轻狂,不再埋怨,成熟了很多,他给我谈起自己学校的建设,谈起学校的发展规划。虽然我不太听得懂,但我能感觉到他在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而努力。挥手告别时,我觉得在他疲惫的身影后似乎缺少了一些什么。
第二位校长,是我们的赵校长。听他给老师们开会的次数很多了,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听他给学生谈心交流,今天算是第一次。将近两个小时的接地气的演讲,更让我看到了一个思想型、儒雅型的外表柔和内心强大的思想引领者。
他给我的印象永远都是那种温文尔雅、但又不失雷厉风行。他的拉家常式的交谈总能让人在不动声色中接受思想的洗礼。
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升学,学习的压力或者对前路的迷茫都会对备战考试的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为了消除负面影响,校长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给学生们谈心交流。不过,和大多数人的做法不同,他从班级黑板上面的“勤奋刻苦 立志成才”谈起,联系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给孩子们谈“梦想”“习惯”“成才”,希望孩子们能做一个拥有梦想的人,能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学苦吗?”是他抛给学生们的话题。不吃苦行吗?他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给孩子们谈“不吃苦中苦 难为人上人”。没有强加灌输的思想,但孩子们却能从中领悟到“先苦后甜”的道理。

没有长篇大论地讲大道理,没有激情满满的高唱理想信念,但却在不动声色中让孩子们接受思想的洗礼。我不得不说他是一位超级演说家,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有格局的人,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大爱”思想。是啊,作为一校之长的他固然知道毕业升学考试成绩对一个学校的重要性,他不是忽视了教学质量,他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谈“质量从何而来”。诚如学校的办学理念“立德树人 尚美教育”那样,要想成才,先要立德,要先做人。只有会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达到以质量取胜的目的。
校长离开我们班时,我和学生们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仅是对他用心付出的感谢,还是对他给我和学生们思想的引领表示最真的感谢。他离开我们的班级时,我从背影中看出了一份坚毅和厚重,这份坚毅是对努力者最终一定能实现梦想的信心,是对注重思想引领者定能走得远的一份信念。
我一直给自己的定位是好好教书育人,从两位校长的话语中,我对自己如何教好书育好人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