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鱼虾激活海上加工业 "互联网+渔业"让新鲜

小鱼虾激活海上加工业 "互联网+渔业"让新鲜

作者: 2dcbb77d11ea | 来源:发表于2018-10-11 16:19 被阅读20次

大型加工渔船“华盛渔加2号”。

浙江在线杭州9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编辑/马丽红)平静浩淼的东海上晨曦初绽,金色海面鳞波熠熠,似乎预示着渔获丰收的一天。大型加工渔船“华盛渔加1号”和围绕它的百余艘小渔船也即将开始紧张而忙碌的作业。

作为我国第一艘海上水产干制品加工船,排水量2000多吨的“华盛渔加1号”具备每小时加工30吨鲜丁香鱼、毛虾等海产品的能力,可以说已然成为浙江现代渔业的航母。“靠海吃海”的浙江海洋企业,正在让传统的“捕鱼捞虾”转变为“精耕海洋”。

“渔业航母”让新鲜“即时制造”

曾几何时,过度捕捞导致东海渔场昔日的“海上粮仓”日趋“荒漠化”,使大批渔业企业和渔民的生存难以为继,大黄鱼等海鲜更是在餐桌上难得一见。

打造“华盛渔加1号”的是瑞安企业华盛水产有限公司,与很多渔业企业不同,华盛主要加工的是丁香鱼、毛虾、海鲶鱼等“小鱼小虾”。

“这也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郑志成说,传统海上渔业捕捞的都是带鱼、黄鱼等经济鱼类,由于过度地捕捞资源变得越来越稀少。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当海洋自然环境当中的食物链断裂后,大鱼越来越少,小鱼的天敌就少了,繁殖量反而越来越多。

数量如此庞大的小水产过去难以有效利用。以丁香鱼为例,这种一年生小鱼离水数小时就会死亡,被称作“离水烂”。渔船将丁香鱼运回陆地加工费时费力,在过去通常只能被加工成饲料,大量资源被白白浪费。

为把捕获的“小鱼小虾”制成更新鲜的成品,华盛投资建设了“华盛渔加1号”,这艘海上流动加工渔船配备了3条国际先进的自动水产干制品加工流水线,直接开赴捕捞海域对捕获的水产品进行即时加工,保证海产品的鲜度和安全性,开创了全新的渔业生产模式,是全球第一艘可即时现场水产加工的巨轮。

不仅如此,大型加工渔船通过“大船带小船”作业模式,可以一次与一二百艘小型渔船共同出海作业,免去了渔船传统作业时运输水产品回港的往返环节,大大节省了运输费用和能耗,并延长了海上作业时间。继“华盛渔加1号”之后,排水量达到4000多吨的“华盛渔加2号”也顺利竣工上水,相比前者建造规模更大,投资更多,生产效益也更高。

“互联网+渔业”撒出“海上第一网”

面对电子商务风起云涌的国内消费市场,“互联网+渔业”也成功撒出了“海上第一网”,率先开创了时鲜水产品线上销售新模式。去年3月,华盛通过聚划算网站推出的“亚洲最大的渔业航母——海上第一捞”促销活动,就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追捧,一时间创下了难以想象的销售奇迹。

“华盛渔加2号”海上加工船率领100艘渔船出海作业后,在3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对新捕捞鱼虾的加工。借助船上的无线网络信号,“华盛渔加2号”在海上实时处理网上买家的订单。鱼虾从捕捞上船,到收购、清洗、蒸煮、干燥、冷却、包装、冷藏的每一个过程,买家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即时查询。

这场“秒杀”活动开始后仅仅32秒,1000单共计6.5吨熟虾皮就全部抢购一空。第一网捕获的水产品,在“华盛渔加2号”船上加工后于当天运回港口统一发货。成功抢拍的买家,48小时内就可以品尝到海鲜美味。

阿里巴巴聚划算总监刘家洛说,华盛水产作为渔业加工业的龙头企业,其海上加工能力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他们选择华盛合作的原因。“通过聚划算,华盛能直接接触消费者及消费需求,这是传统销售模式的改变,今后,华盛不仅仅有加工业,还有服务业。”

携手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实现了“渔业航母”与“电商巨头”的强强合作,而“渔业航母”优越的海上加工能力无疑是受到电商企业青睐的关键。海上移动加工船直通电商平台乃至消费者,使得渔获销售不再是“卖库存”,而成为“卖需求”,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和流通费用,已然成为未来渔业产业的新路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鱼虾激活海上加工业 "互联网+渔业"让新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ib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