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科生的诗词课
诗词经济学|聪明人的自我欺骗

诗词经济学|聪明人的自我欺骗

作者: 随意de徘徊 | 来源:发表于2019-03-19 22:48 被阅读24次

1982年1月13号,佛罗里达航空90号班机冒雪起飞,起飞过程中撞上了一座大桥,飞机坠毁在河里。

这次航空事故导致74人死亡。飞机坠毁前副机长和机长的对话保留了下来,使我们有机会分析发生这次事故的原因。

大概在飞机起飞前7分钟,副机长说:“天啊,想要清除干净这里的冰雪是不可能的,而且会给你一种安全的错觉。”

机长则顾左右而言他,说:“这个啊,大概很能讨好联邦调查局吧。”

他接着说,“铲冰车就在下面,他们应该弄两辆,往右走。”

接着,副机长和机长就沉浸在了起飞前飞机已经充分除冰的想象当中。

在起飞前,副机长又说:“跑道太泥泞了,你是希望我采取一些措施,还是直接出发?”

机长说:“那你有什么要做的呢?”

对话就这么结束了。

从两次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起飞前,副机长已经意识到了风雪天气对飞行可能造成风险。

但是,当他的问题没有得到机长的正面回应或附和时,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欺骗自己,这样起飞是安全的,并按这一方式进行了操作。

而机长对自己的飞行经验过度自信,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冰雪会给飞行安全带来问题。副机长和机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自欺,而他们两个人的互动和沟通,使得对于安全的疑虑被压制、打消。

于是,他们一起欺骗自己,认为飞机在风雪天起飞是安全的。副机长骗自己可能是怕在机长面前暴露自己的经验不足,机长骗自己可能是出于过分相信自己的飞行技术。

而两个人一起自欺可能是为了避免延期起飞或者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太麻烦了。

他们的自欺酿成了他们自己和近百名乘客的杀身之祸。

在这个案例中,机长和副机长的上下级关系是机组内部形成自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机长的权威让副机长不敢勇敢地讲出和坚持自己的判断,也不敢质疑机长的漫不经心。

这种森严的等级关系在韩国航空的机组人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1988-1999年,韩国航空的事故率比普通美国飞机高17倍。

专家分析,这一结果正是韩国机组中副机长受制于机长权威,不能有效沟通、纠正错误导致的。

针对这一现象,韩航后来对机组的内部关系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副机长的自主权和判断权。机组内部的自欺现象因此减少,韩航的事故率也大幅下降了。

你可能会觉得,客运航空是一种商业性行为,监管不够有力,所以机组内会形成自欺现象。

如果是组织严密的高科技部门就不会这样了。真是这样吗?1986年1月28号,挑战者号航天器起飞73秒后,在大西洋上空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接受委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报告。

他花了不到2周的时间,找到了发生故障的部件,是一个叫作O形密封圈的伪劣产品。

接着他用了大量的时间研究,为什么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这样一个资金充足、高度精密的国家高科技部门会搞出这样的伪劣产品来。

综合各因素,费曼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作为一个整体在欺骗着美国。

这首先是由于组织内部存在自欺。从19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局被委以重任:打败苏联,抢先登月。

由于肩负国家的重要目标,为了研究的方便,航空航天局获得了很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成功登月后,为了突出自己的重要性,增加经费和人员投入,航空航天局开始不断鼓吹太空计划的重要性。

费曼认为,航空航天局的太空计划实际上是以赚钱的目的为主导的,在决定重要的设计方案时,不是以哪个更符合国家利益为最基本的依据,而是以哪个最赚钱、哪个贵为原则。

其实太空中没有太多需要人去做的实验,只不过是因为载人飞行器显得更有吸引力,能刺激政府花钱的热情,航空航天局才反复推销载人飞行的计划。

如果实事求是地进行无人航天器飞行,即便发生爆炸,至少不会导致人员伤亡。

具体到挑战者号的事故,O型密封圈问题其实很明显。

费曼发现,O形密封圈的损毁和温度相关,温度越低,O形密封圈损毁的概率就越大。

虽然不是每次都会损毁到爆炸程度,但是低温确实会渐渐损耗这种设备,一旦它们全部损毁,航天器就会爆炸。

奇怪的是,航空航天局安全问题部门集中了大量的精英,却始终没发现温度和O型圈损毁之间的关系。

之前的几次低温发射中,O型圈被损耗大约1/3。换句话说,3次低温发射就能让航天器爆炸。

航空航天局的安全问题部门却将这个现象描述为“三重安全系数”——这个描述明显和实际情况背道而驰。

航空航天局的安全问题部门完全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掩盖航天器的安全问题,而不是防范安全问题。

费曼在调查中发现,组织的整体利益诉求和组织内部的互动方式,可能正是导致组织性自欺的重要原因。

想象一下,你发现了组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然后你向上级汇报,上级的回应是,“嗯,你看着办”或者“你想多了,少管闲事”。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又有谁会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呢。

不出问题,你不会增加奖金,出了问题,跟你也没什么关系,反正上航天器的又不是你。

精英人群密集的高科技部门也会发生这种自欺现象让人费解。

然而,一方面航天事故的社会影响远远小于航空事故,一方面没什么机构有权力对航空航天局这种行业壁垒较强的专业部门进行监管。结果,航空航天局从来不认真总结事故教训,这就导致类似原因的事故一再发生。

前面说的还只是小规模的自欺。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自欺发生在国家层面,会是什么样子?历史教科书里的虚假叙述是最典型的国家主导的群体自欺。

比如,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这件事在美国被赋予崇高的历史地位。但实际上,美洲大陆一直就在那里,印第安人很早就在那里生活了。哥伦布和他的后继者至少屠杀了几百万的印第安人,双手沾满了鲜血。

但美国历史教科书一直把哥伦布树立为一个英雄人物,把他的行为合理化了,并且给它披上宗教和种族的外衣——说他是在行使神赋予他的权利。

于是,通过编织谎言,历史教科书会让阅读者为自己祖先的开拓冒险精神感到自豪而没有丝毫负罪感。

好了,不难发现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自欺欺人都是很普遍的现象。那么他们又为什么要做这样呢?

请看下集《编故事,这只是一种本能》

相关文章

  • 诗词经济学|聪明人的自我欺骗

    1982年1月13号,佛罗里达航空90号班机冒雪起飞,起飞过程中撞上了一座大桥,飞机坠毁在河里。 这次航空事故导致...

  • 快乐需要自我欺骗

    心理学家在自我概念的组成中,提出了包含自我欺骗的部分,那么什么是自我欺骗呢?传统意义上的自我欺骗是指自我概念中那些...

  • 欺骗与自我欺骗

    我相信,大多数人活在一种自我安慰的氛围里,而任何一种形式的自我安慰都是自我欺骗,事实上哪有那么多“如果”,只是困窘...

  • 欺骗与自我欺骗

    我相信,大多数人活在一种自我安慰的氛围里,而任何一种形式的自我安慰都是自我欺骗,事实上哪有那么多“如果”,只是困窘...

  • 自我欺骗

    混混沌沌,一天又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早晨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就到了晚上该闭眼入睡的时候了。 眼睛好好睁开的时候,都在...

  • 自我欺骗

    乙:近没有好好的看书看电影,似乎自我已经不知道如何去编撰出一篇有条有理的文字了。 甲:切,得了吧!你小子每天晚上都...

  • 自我欺骗

    自我成长是自我欺骗的一种方式!是小我的欲望!追求解脱也是小我的欲望!在欲望里我不可能解脱和成长!当我没有办法改变自...

  • 自我欺骗

    漫长的历史长河放在这个宇宙之中实在是太短暂了,人类自以为是的种种看法是否为自我欺骗? 孤独是我们这个年代人的通病吧...

  • 自我欺骗

    每天都有人反反复复揭伤疤,想忘掉的事情总是被提及,本来自我麻醉,自我封闭,自我欺骗去减少痛苦跟回忆,反复问起,对家...

  • 自我欺骗

    从准备考研到现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抵不住是电视的诱惑也跌不住小说的诱惑,每天自我欺骗。一边在医院实习,每天在抱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经济学|聪明人的自我欺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io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