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冥想用于生活。
伙伴文文是一名医生,因为疫情,医院成立了应急小分队,医生们排队值班,需要给阳采核酸,也要去给密接者采。因为冥想,她感受到忙也是一种情绪,这个情绪其实是有“我觉得自己忙”这个念头产生的焦虑。一旦产生焦虑,就会把注意力放在焦虑上,不会把注意力放在需要关注的事情上,这样就放慢了工作效率。
所以,忙是情绪,所以有的人焦虑就是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忙”上,这个忙不是具体的事情,仅仅是“我觉得忙”这样一个情绪。因为冥想,我有了定力,没有被“觉得忙”这个情绪带跑,反而更专注于当下要做的事情上。
冥想可以体会到自己的惯性模式,改变自己的惯性,去除自己落后的陈旧的信念,不断地自由地去到空无状态,达到心的自由
2、生活中逐渐安定,不被别人的情绪带走
3、体会到个人的创造性,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我的生活就是我自己创造的,我想要创造奇迹生活,我就能创造奇迹生活。我要什么样的生活心就自由地去创造,要什么就会有什么。
4、伙伴尝试站着冥想的体会
专注于呼吸,然后放下刚才呼吸的感受。一边专注一边放下,体会到身体的精密运转,谢谢我们的身体。
这样冥想后非常舒服。为什么舒服?当我把专注力也就是把能量放在头脑里的时候,我的内心戏十足,冥想时专注在呼吸上,体会一呼一吸带来的身体感受,就把能量从头脑拉回身体,拉回潜意识,能量不在头脑,在身体,回到了大我。这时候我不是在故事里,我回到身体感受,不断放下头脑,放下小我,生命就得到成长。
生命的成长靠点滴训练,不是口头说说。放下小我,扩大心量,明心见性看到更大的我。
先听20分钟练习,把知识复习下。练习要不断变化,就像一池水,要不断地注入活水,才能不断地流动,否则就就成为死水。我们学习也一样。
要每隔一段时间看看理论知识,让理论和实践不断磨合。就像重新看一本书,每看一次,就像看新书,总会看到新的东西。理论也会升华,会滋润实修。
5、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6、想要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还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创造力是幸福的源头,顺从是疾病的源头,死亡的开始。
接纳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还包括支持孩子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要求孩子听话,那孩子的一生是他自己的还是父母的?孩子要按谁的意愿过一生?
父母是容器,可以包容孩子,倾听孩子,尊重孩子。
父母可以有情绪,和孩子之间要有情绪的流动,不是单方面的父母的情绪流向孩子,也不是孩子的情绪流向父母。
父母的情绪不应该成为指南针,也不是指南针,指南针在孩子的内心。
不能从外面寻找答案,因为这样就会产生比较,会产生引领,等于制造了孩子的谎言,教孩子忠于自己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