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点亮读书,侵删。
“富有激情而勤劳的工作以及历练,可以帮助你迅速提升。”——萨提亚·纳德拉。
01-《激进市场》
导读:
“我一直在寻求一种方法,能将技术的力量与市场相结合,从而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平等。而本书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作者尝试将两种明显矛盾的理念相互结合,以实现这个目标。”-萨提亚·纳德拉
作者:
埃里克·A.波斯纳 (Eric A. Posner)
芝加哥大学Kirkland and Ellis杰出法律服务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与金融管制、国际法与宪法学。在2014年,他成为引用次数排名全美第4的法律学者。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以及美国法律协会成员。
E.格伦·韦尔 (E. Glenn Weir)
政治经济学家,微软首席研究员,耶鲁大学经济学与法学访问学者,普林斯顿大学教师。2007年普林斯顿经济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生荣誉,之后仅一年时间完成普林斯顿经济学博士全部课程并毕业,因此被誉为“经济学界的神童”。
作品简介:
21世纪的今天,资本主义再一次面对着历史的拷问。我们没有迎来历史终结,而是华盛顿共识破产,自由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平等与经济危机。长期的经济停滞与不平等困扰着主要西方国家,在财政干预与货币放水的手段都不能带来新的增长后,一些年轻的经济学家将思路转向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市场与产权制度本身。产权是私有制的基础,但是它也造成了垄断与市场的失灵,资源配置的无效,也是不平等与。而当代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认为,产权与市场机制是密不可分的。可两位作者却独辟蹊径,从19世纪的理论中找到了武器,重组设计一种没有产权的市场,以竞价机制破解垄断与集中。
这是一本讨论社会、政治、经济三者相互结合的书,作者以这套平等自由主义经济模型,针对当今经济制度的5大痛点,分别设计对应的模型。地产税的竞拍模式。实现居者享其屋,告别高房价与地产投机。赋予选举议题以权重,允许每个投票者以问题紧要权重投票,从而破解一人一票的“乌合之众”式选举。允许劳动力的全球化自由流动。全球化带来了发达国家的失业,产业的转移,但问题的本质是只允许资本自由跨国移动,但不允许劳动者自由移动的现行体制,新的制度设计可以改变这一切。金融机构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力,他们左右了美国的政治,并为普通民众带来了无数的经济灾难,需要以一种更为分散的方式来破解金融垄断。
大数据的兴起让互联网巨头可以窥视我们的隐私,并以此作为筹码来利用我们的弱点谋求高额利润。数据生产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我们作为数据的产生者是有权利分享其带来的果实的。
02-《大转型》
导读:
“倾力推荐。”-萨提亚·纳德拉
作者:
卡尔·波兰尼(KarlPolany)
1886年10月25日出生于奥匈帝国匈牙利王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1924年移居奥地利,1934年起先后迁居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曾执教牛津大学、伦敦大学、本宁顿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诸多学术机构,1964年4月23日与世长辞。波兰尼著有《大转型》《达荷美与奴隶贸易》《人的生计》《早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合著)等作品,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想家、政治经济学家、经济人类学家和经济史学家之一。
作品简介: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类在历史发展中常常要面临来自人或自然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在这些重大挑战交汇的关节点上,人类社会存在多种可能的走向。”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众多思想家的思考,他们试图探寻这场全人类危机的*深层根源,并努力寻找逃离困境、走向光明的道路。卡尔•波兰尼就是这众多思想家之一,凝聚其深刻洞见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于194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随即被誉为20世纪该领域*重要、*创造性的作品,并经受时间考验,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启发了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学术议程。
本书描述了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的大转型,揭示了伴随这个过程所发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国内与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大转变。波兰尼不仅精当指出了自我调适的自由市场的内在缺陷,还准确预言了这种“市场经济”对人、自然、生产组织的严重破坏及其悲剧性的社会后果和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对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仍极具启发与参考。
03-《美国增长的起落》
导读:
“本书得出结论,创新是人类状况急剧改善的最终来源。”-萨提亚·纳德拉
作者:
罗伯特•戈登 (Robert J. Gordon)
美国西北大学社会科学教授,是世界上主要的研究通货膨胀、失业和生产率增长的专家之一。他近的研究包括新经济的兴衰,美国生产率的增长复苏,以及欧洲的生产率增长停滞。著作颇丰,包括《生产率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Productivity Growth,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作品简介:
在1870年至1970年的一个世纪里,一场经济变革席卷美国,使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内燃机、电力、电灯、室内管道、汽车、电话、飞机、空调、电视等一系列伟大发明和后续的增量式创新不仅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户外体力劳动被空调环境中的室内劳动替代,烦琐的家务劳动越来越多地由电器设备承担,光明驱走了黑暗,取代隔离的不仅是旅游还有将世界带入客厅的电视。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生儿预期将活到72岁而不是45岁。
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能重续这一“特殊世纪”的辉煌吗?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能带来同样的经济改革吗?此书将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既有对历史的生动叙述,也有对经济现象的深入分析,既从普通民众视角考察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细节,又以经济学家视角在经济增长这一更广阔的背景下解释这些细节,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特殊世纪”的全景图。
通过这样的分析,作者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是:1870年至1970年的颠覆式经济变革及其创造的辉煌不可再现。在他看来,美国的生产率增长已经开始放缓,不平等加剧、教育停滞、人口老龄化、大学生债务和联邦政府债务不断增加,都将进一步阻碍生产率增长。走出困境必须找到新的办法。此书既是对过去一个世纪的彻底变革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更艰难时代的预言。在当前关于经济增长前景的争论中,此书所做的分析不容忽视。
04-《互惠经济》
导读:
“倾力推荐。”-萨提亚·纳德拉
作者:
科林·迈耶 (ColinMayer)
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教授、副院长,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和圣安妮学院荣誉研究员。他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政府、国际机构和监管机构提供咨询,是《繁荣:更好的商 业成就更伟大的事业》( Prosperiy: Better Business Makes the Great Good)一书的作者,该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
布鲁诺·罗奇(BrunoRoche)
互惠经济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世界经济论坛的专家之一。在 2006—2020年间, 他担任了玛氏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在玛氏公司的支持下,在瑞士日内瓦领导全球互惠经济,并在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创建了互惠经济实验室。
作品简介:
面对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的性质必须迅速改变,才能与整个社会保持关联。如今,人们探讨的问题不再是企业是否应该改革,或为什么改革,而是如何改革,以及如何立刻开始改革。而本书所讲述的有关互惠经济的内容恰好能很好地解答这些问题。
在一个日益全球化、复杂化和相互关联的世界中,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他们不能再仅仅依靠企业自身资源和经营理念保持竞争力,他们已经看到,创新可以来自任何地方,并且往往来自公司的直线价值链之外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信任,还需要在其所处的社会中建立信任,并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实现协同。企业的经营目标变成了解决人类和生态的问题,因为人类和地球为企业提供了可利用的机会,使企业、人类和地球都能从中受益。
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弥补企业的缺陷,解决人类和地球的问题,而且在于促进国家和国际经济的运作。学习本书中有关互惠经济的理论,以及借鉴书中各大企业在互惠经济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对解决世界上许多最紧迫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及帮助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着宝贵的实际意义。
05-《大合流》
导读:
“倾力推荐。”-萨提亚·纳德拉
作者:
理查德•鲍德温(RichardBaldwin)
瑞士日内瓦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的国际经济学教授,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CEPR,华盛顿)政策研究部主任,欧洲经济学协会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于2007年创办了Vox杂志并担任总编。在布什执政期间(1990-1991),他曾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高级经济学家,参与乌拉圭回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大量美日贸易问题的谈判。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
作品简介:
全球化在19世纪初得到第一次飞跃发展,归功于蒸汽动力普及和世界格局稳定带来的商品运输成本的降低,引发了所谓的“大分流”。20世纪末,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跨国界信息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全球化得到了第二次飞跃发展。将高科技和低成本劳动力相结合的新可能性激发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工业化,其结果就是本书讨论的“大合流”。
新全球化与旧全球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息与通信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会更加突然,且不可预测、有选择性并难以控制。正如本书所展示的,新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
06-《梯次增长》
导读:
“摩尔再一次以先见之明的眼光审视了在当今竞争激烈、颠覆性极强的商业环境中致胜的法宝。”-萨提亚·纳德拉
作者:
杰弗里·摩尔(Geoffrey A. Moore)
在过去的25年里,杰弗里·摩尔已经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顾问之一,战略与创新咨询专家。摩尔是鸿沟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同时担任一些声名显赫的商业领袖(如思科时任CEO约翰·钱伯斯)的私人顾问,帮助高科技公司化解企业策略和营销方针上的危机。英特尔、微软、甲骨文等公司都是摩尔的客户。
摩尔的著作已经成为哈佛、斯坦福等许多商学院的书。其中《跨越鸿沟》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梯次增长》是他为Salesforce、微软、英特尔等大型企业做顾问的工作成果,可指导大型企业如何在原有的投资组合上增加新的业务。
作品简介:
深度揭秘在面对新物种、新商业、新颠覆者不断涌现的市场环境中,微软、微软、Salesforce等企业如何走出商业和产品周期的危机,如何寻找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作者提出了一套关于产品创新、业务组合、商业执行、企业管理等系统而又完整的工具和方法论,从而帮助企业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07-《手机诞生记》
导读:
“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创新永远都是站在其他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合作的结果。在无线通信领域,我们都站在了马丁的肩膀上,就像他曾经站在马可尼的肩膀上一样。”-萨提亚·纳德拉
作者:
马丁·库珀 (Martin Cooper)
美国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和未来主义者。他在摩托罗拉公司领导了世界上手机的发明,并拨通了人类历史上的手机电话。在摩托罗拉工作的近30年里,他为寻呼机、双向无线电调度系统、石英晶体制造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名创业家,他和妻子阿琳·哈里斯共同创立了多家技术公司,包括Cellular Business Systems、SO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GreatCall和ArrayComm等。他目前担任Dyna LLC的董事长,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成员。他也是发现频谱容量定律的人,此定律后来被命名为“库珀定律”。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将他评为“史上100位*佳发明家之一”。他还获得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子”的头衔。2010年,美国广播俱乐部授予他“终身成就奖”。他是IEEE的终身会员,曾担任移动通信技术协会的主席,并获得IEEE百年纪念章。2013年,库珀成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并获“查尔斯·斯塔克·德拉普尔奖”。他也曾被授予“马可尼国际奖”。
作品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关于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发明之一—手机的故事。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人们不再受缆线所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与其他人联系,手机还带动了一些新兴行业的出现和发展。然而,关于手机诞生的真实故事还没有人讲述过。本书聚焦于一场控制人类交流方式的角逐,涉及政府监管机构、警察、技术突破、失败、石英,还有一匹马,故事的中心则是手机之父马丁·库珀(Martin Cooper)。在书中他描述了自己早年的生活如何影响了手机的发明,还包含了很多关于创新、战略和管理的内容,同时他介绍了个人对移动通信未来的展望。
08-《领导者决定未来》
导读:
“这是一本迷人的书。”-萨提亚·纳德拉
作者:
鲍勃·约翰森(Bob Johansen)
作为一名十年预测家,鲍勃•约翰森已经有长达35年的从业经验。鲍勃专注于研究新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是最早研究早期互联网(当时被称作ARPAnet)对人类和组织的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同时,他还对宗教和人类价值观的未来有着浓厚的兴趣。1996年至2004年间,鲍勃担任未来研究院总裁。现在,作为未来研究院的杰出院士,他把更多时间投入在了维护未来研究院赞助人关系、写作、公开演讲和为各种类型的组织举办高管研讨会上。
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家,鲍勃拥有多学科背景。他本科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入校时获得了篮球奖学金;之后,在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专注于宗教社会学领域,同时在ARPAnet和交互计算方面也有一定了解。鲍勃还曾在科尔盖特罗彻斯特克鲁佐神学院攻读比较宗教学,并获得神学学位。
作品简介:
本书以预测未来十年可能影响领导者的外部力量为出发点,通过对未来的展望,总结出了未来领导者必需的十大领导技能。每一章详细论述一项技能。本书将为读者提供未来视角和实用工具,旨在帮助领导者更好地认识周围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在组织中实现从预见到洞见再到行动的跨越。
09-《激流男孩》
导读:
“团队合作重要性的精彩例证,这是我作为首席执行官关注的核心部分。”-萨提亚·纳德拉
作者:
丹尼尔·詹姆斯·布朗 ( Daniel James Brown)
美国作家,曾任斯坦福大学教师,现居纽约,著有多本历史纪实作品,《激流男孩》是其最为重要且最为知名的作品,被列为2014年美国华尔街最受追捧的13本书之一。丹尼尔曾数十次采访九十高龄的主人公乔伊和他的女儿,并搜集了大量史料,记录下这震撼世界的光彩一瞬。它展示了勇气、信任、乐观和决心所创造的奇迹!
作品简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世纪初,赛艇运动因运动装备和场地的高要求而令普通百姓望而却步。统领美国赛艇圈的,是哈佛、耶鲁等贵族名校的赛艇队。1936年,华盛顿大学的贫困少年乔伊•瑞兹,和他同样出身贫寒的八位队友们,并肩作战,击败了众多名校赛艇队,取得了代表美国出征柏林奥运会的资格。
荣誉之路荆棘丛生。
正值大萧条时期,赛艇男孩们需自付旅费赴德参赛,加上路途颠簸遥远,他们的身心备受煎熬;而他们的对手,正在纳粹阴云密布的德国,磨刀霍霍等君一战。
男孩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到达德国?远赴重洋、体力透支,他们如何直面凶悍的德国队,绝地反击?奥运夺冠之后,他们的人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识干家书单,为您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