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时间单位院里来了一条流浪狗,院里爱心泛滥的女同事有事没事投喂,然后这只流浪狗就住下来了,大部分时间守在隔壁办公室门口。有时候也会在院子里其他地方走走。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宠物的人,所以碰到流浪狗流浪猫没有那么多的爱心,通常都是不怎么搭理。但是有一天,我在院里站着,这只流浪狗小心的走到我面前,当时我还感觉挺特别的,就逗了一下,它也不害怕,顺势就在我面前躺下了,然后翻身把肚皮漏出来,我知道动物把自己最脆弱的地方漏出来表示它对你的一种绝对信任。当时怎么说呢?挺感动的,要知道我也是单身二十多年没人爱的单身狗啊,感受到来自真正单身狗的善意。就觉得这狗和我有缘。
从那以后我也会经常喂它,我吃什么,给它分一些,有时候专门去给它买个包子或者火腿。害怕万一有一天我离开单位,它习惯别人喂,不能很好适应流浪生活,所以我喂的时候故意不固定时间,有时候一天喂两次,有时候隔两天才喂一次。慢慢的越来越熟,它会经常在我走路的时候撒泼,会跟在我的后面,院里其他同事看到了,会说是我养的宠物吧,我很开心的说是啊。
这样持续了几周,上周周一上班,我没有看到它,第二天还是没有看到,接下来的时间它都没有出现。我就觉得可能出问题了,平时也听到单位对保安要求很严,联系起来就觉得它的消失应该和保安有关。但我只愿想是保安把它赶走了,不愿意想最坏的情况。但因为我也有喂它才让它留下来,所以对它的消失耿耿于怀。
晚上看科学作家万维钢的《高手》,其中一篇讲宠物超生问题。其中讲到荷兰对宠物的爱已经做到体制化,立法禁止遗弃宠物,还有非常好的宠物救助制度,受伤了给治疗做手术,流浪了给收容。荷兰宠物救助站的领养率达到了52%。这件事是好事,可是有一个问题,那些没被领养的宠物后来怎么样了?作者通过调研,这些宠物在救助站呆一个月,甚至不到一个月,如果没有被领养,这些宠物会被安乐死,太荒唐了。我读到这里也是和作者一样的感受,花了很大的代价救助,最后没有等到领养却要被杀死了。接下来作者说这主要是宠物超生太严重了,经常有养不了的家庭将他们遗弃,然后就造成流浪狗泛滥,然后带来一系列问题,救助站也收养不了那么多,所以不得不杀死它们。当然也有一些解决方案,比如绝育手术,但因为太贵了,所以只能野蛮阉割,而阉割过后这些宠物的一生都是不完整的。还有其他方法,但都不是很完美。台湾一个台大毕业的高才生,因为喜欢小动物,选择去救助站工作,她学的是怎么救助动物,然而实际工作却是让宠物安乐死,在杀死700个宠物之后,因不能承受难过的情绪,而选择自杀,年仅32岁。最后作者引出伪善的问题,一方面对宠物有爱心,另一方面又批量的杀死宠物这是不是伪善?然而作者更愿意称其为妥协,爱心和理性之间的妥协。
看完这篇文章心里很沉重,人是要做善事的,是需要有爱心的,可是当爱心和现实之间产生矛盾怎么办?或者好心办坏事怎么办?所以平时真的要加强学习,有分辨好坏的能力。当分辨不了的话,那就暂时不要做。
想到那只流浪狗,现在就希望它被别人收养了,或者被带到一个找不到回来路的地方继续在流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