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六年级的孩子和我诉说自己要是升学考试考考砸了怎么办,如果考差了就不能和其它同学一起去想去的学校了,考不上好点的学校就完蛋了......边说边嚎啕大哭,十几岁的孩子本该是快快快乐乐的,可是连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忧虑和烦恼,更何况是每天面对诸多问题的大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有忧虑是对可能会发生的坏事情在自己心中的预演,在危机出现之前我们会做一个预期,如果对这个预期想出积极的应对策略,那么在这一方面忧虑反而是积极的,孟子都说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嘛。
但忧虑是所有焦虑的核心,专家指出焦虑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认知层面的,就像上面的小学生有忧虑的想法,焦虑的情绪。另一种是肉体层面的,比如心跳加速,流汗等,有些慢性反复的忧虑是忧虑者对于所担忧的事物看法保持着一成不变的态度,如果同一忧虑不断重复加强就会导致神经失控产生焦虑障碍。

通常我们担心失败,就可能失败。忧虑和焦虑破坏掉其它的心理活动,损害我们的智力。有些学生面对自己不擅长的考试科目在试卷还没发下来之前就开始紧张恐惧,严重的还会致使无法专注于考试。此时情绪脑完全打败了思考脑,导致思考脑瘫痪,情绪破坏了注意力的集中,于当前任务相关记忆的信息也会随之瓦解。
可能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忧虑或者焦心的时候最讨厌听到的大概就是“别担心,高兴点吧”。实际上这些话对于产生的慢性焦虑没有任何作用,不过波尔科维茨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控制忧虑的习惯。

首先是要有自我意识,在忧虑情绪刚出现时就把它抑制住,积极主动的去质疑自己的忧虑并采取批判的立场,比如说坏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如果真的发生了肯定有办法来去阻止事情的发生的,一直担心一点用都没有。
雪莉因抑郁自杀的新闻震惊了全网,花季少女选择离开这个让她失望的世界。忧郁离我们也并不遥远,或许身边的朋友亲人受着抑郁的困扰,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对抗抑郁志愿者倾听和帮助那些抑郁症患者。

通常自我憎恶无用感和阴郁无趣包裹着患者,不一定哪一刻他们就会有轻生的念头。在生理层面上伴随着失眠,犹如行尸走肉或者有着绵绵不断的恐惧。抗抑郁药物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对于症状没有那么严重的人也可以采取精神疗法。
如果觉得抑郁是在更好的理解自己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抑郁是沉醉在沉湎悲伤的感觉,书中提到诺伦霍克西玛发现,诊断为抑郁的女性数量是男性的两倍,女性在抑郁的时候更容易陷入沉思。

对抗轻度的抑郁也有两种特别有效的方法,一种是质疑自己沉思时的想法,就像质疑自己过多的忧虑和焦虑一样。另一种是尝试参加积极愉快的能够转移注意力的活动,也许一开始并不是很容易但是尝试一下说不定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在转移注意力活动中,女性朋友不开心了就喜欢买买买,购物的快感赶走了低落的情绪,当然,还有听喜欢的歌,洗热水澡都是不错的选择。在一项大学生的研究种发现,女生更容易把吃东西当作缓解悲伤的方法,男性则喜欢酗酒,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吃的太多会使人后悔,酒精是中枢神经的抑制剂,只会令抑郁更加严重。而相对有效的方式是有氧运动,享受感官的愉悦,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或者提升自我形象也能令人产生愉悦感。

情绪也是两面性的,有消极的一面必然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热情和自信等情绪对于提高成绩和解决问题有着主要引导作用。一群能力大体相当的人,有人能够脱颖而出大抵是来源于面对挫折的满腔热情,持之以恒,这也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要来的珍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