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人数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NAFLD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严重危害到人们身体健康,而且和肝功能衰竭、失代偿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早期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NAFLD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进展,对预后情况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与重视。
NAFLD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始发因素,导致肝内合成脂肪速度与肝细胞将其氧化利用的能力失衡,造成脂肪在肝细胞内蓄积,进而引发包括炎症因子与抗炎因子失衡,触发氧化应激、肝细胞膜损伤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等级联反应,最终导致肝损伤。
祖国医学并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名,根据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其可归属于“胁痛”“肝着”“肝癖”“痰痞”“积聚”等范畴。近代中医病因病机学多认为脂肪肝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中医认为NAFLA病机特点是痰浊瘀阻于肝体,“痰”贯穿其始终。“痰湿”为NAFLD发病的基础,肝络淤阻为其发病特点。痰湿壅阻,气机不畅。气滞则痰湿愈甚,痰湿内停则气滞更剧。气滞痰湿,日久则肝络瘀阻,三者相互影响。治疗多采用化痰消瘀、疏肝泄浊、健脾补肾等法配合非药物治疗,如穴位透穴埋线、虎符铜砭刮痧等手段,在控制体重、降低血脂、缩小腰围、改善肝功能、改善肝脏影像学方面疗效确切。这是一个典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例:
患者,男,32岁,体重101kg,身高175cm。于2018年8月21日以右胁痛、乏力一周为主诉入院。 从事计算机工作,长期久坐办公室,熬夜,作息不规律;运动量严重不足,压力大导致肥胖、高血脂型脂肪肝。
诊断:1.非酒精性脂肪肝 2.高脂血症
常规治疗配合虎符铜砭刮痧。住院2周,临床好转出院。出院后 每周刮痧一次。


1、开四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
2、重刮夹脊穴,刮透内外膀胱经;重刮肝、脾、胰投影区。
3、重点穴位:大包、章门、期门、日月、膻中穴,以宣发气机,升清降浊。
4、360双上肢刮透,以解肝的血瘀,肝的气郁。
5、四井排毒:重磨足临泣、地五会、太冲、然谷,以清肝利胆健脾。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高血尿酸证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所以对病人体重的控制、血脂、血压及血糖控制降低,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宣教,正确指导,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是医务人员的义务,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控任重道远。
推广普及李氏砭法,进社区进家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