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一个视频号,题目为“因为热爱驱动,张颂文成功了。”张颂文的成功肯定是一个复杂系统,而不是标题里所说的单一因果,但是视频里面讲到的一个观点给我触动很大:人有两种驱动,一是热爱驱动,一是恐惧驱动。因为热爱,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全力以赴、不辞辛苦、灵机泉涌生命状态就会自然呈现。
我把这个视频发了圈(平常几乎不发圈),还分享给了家长(平常也几乎不这样做,避免家长误会老师有教导他人的嗜好),同时把新网师的道德人格发展图谱分享给家长,在后面附上一段话:
找到热爱的前提是遍历生活。三四年级的孩子人格发展处于第二第三阶段,他们想要得到奖励(物质+精神+情感),想要做个好孩子。这个阶段如果家长带着他们去大量地体验生活,经常融入大自然,海量地阅读,培养勤奋感,这样最有利于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
发上面一段话给家长是有背景的。我了解到很多家长仍然有很重的教育焦虑,还是会想法设法把孩子送到补习班,以为那才是解决焦虑的良药。其实,补习班里不但培养不出孩子的热爱,反而会磨掉孩子本有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是我们对家长的劝说能起到多大作用,是有待考证的。只能抱着能影响一个算一个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现实。
上午清理孩子们的自由练笔,这一周比上一周,又多了一个突破千分大关的孩子,500分以上的都有十多个,说明孩子们对写作的热爱被点燃了。看着孩子们欢欣雀跃地写文章,我想:为了助力孩子找到热爱,学校能做什么?老师能做什么?家长能做什么?
【学校支持行动清单】
1.学校研发并实施多样化课程。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艺术课程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艺术的表达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课程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可能成为他们未来的热爱;运动课程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能激发孩子对某项运动的热爱;阅读课程,孩子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世界和观点,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社会实践课程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不同的角色,了解社会的多元性,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热爱……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里探索和尝试,孩子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可能性,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所在。
2.学校可以邀请各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来校进行讲座或分享会,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并匹配生涯课程的实施,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领域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
3.学校应该提供一个支持和鼓励的环境,让孩子敢于尝试和表达自己的热爱。当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时,学校可以给予适当的资源和平台,如提供器材、场地、资金等,帮助他们深入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4.学校还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兴趣和成长。通过家校沟通,学校可以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建议,同时也可以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
【教师支持行动清单】
1.观察与倾听。在日常的教学和互动中,老师应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和兴趣点,注意他们在哪些活动或话题上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和专注。同时,积极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2.提供体验机会。除了组织学生认真参与学校的多样化课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孩子的兴趣爱好研发班本课程,中高段还可以鼓励孩子自主成立班级社团,组织丰富多样的班级学科活动,或者跨学科活动,或者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和尝试不同的领域。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在兴趣和才能。
3.班级生活支持。在班级营造一个宽容和谐的氛围,鼓励孩子去探索,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怕失败。当他们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包容孩子的错误,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4.个性化引导。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老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建议。例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参加绘画比赛或加入绘画社团;对于喜欢科学的孩子,可以推荐一些有趣的科普读物或实验项目,让学生能够做得成事情,拿得出作品,有成就感。
5.扩大孩子朋友圈。鼓励同学之间的合作,分享彼此的兴趣和经验。通过小组活动或讨论,他们可以相互启发,发现自己的新兴趣点。
6.校家协同。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兴趣和表现,及时反馈在校观察到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
【家长支持行动清单】
1.需求为先。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言语和情绪变化,了解他们对不同事物的兴趣和喜好。家长还应该花时间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以及对事物的看法。通过倾听,家长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兴趣和潜在热爱。要警惕用家长的需求代替孩子的真实需求。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强迫他们追求自己认为“正确”或“有价值”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自己的道路上自由成长。
2.提供资源。当孩子没有对某些领域表现出兴趣时,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孩子表现出对某个领域的兴趣时,家长可以积极提供物质支持,如购买相关书籍、器材等,帮助孩子深入学习和探索。
3.共同参与。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探索他们的兴趣领域,比如一起参加相关活动、比赛或者制作项目。这样的陪伴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还能在共同经历中增进亲子关系。
4.情感支持。当孩子在自己的兴趣领域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家长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