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在下雨天的时候,光着脚,在干净的木质地板上来回走动,或者说,背负着双手悠闲地走动,静静地倾听者外面的大雨淅淅沥沥的声响,倾听者鸟儿在雨天高亢的鸣叫,或者感受着枯叶飘落在地面的声音,或者,感受着窗外树木摇晃的声音。这是我喜欢的感觉,一种宁静而质朴的感觉。

毫无疑问,我对于雨天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我想,不但是我,自古以来,那些文人骚客大都对于雨天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我没法体会别人的感受,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迷恋这份宁静的气息。
按理说,外面下着雨,雨声传进屋里,本是嘈杂喧嚣的,但是,为什么会有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了?这也是奇怪的事,但也不奇怪,因为这声音和其他的声音不同,不像人们为了即细微琐事而大声争执的声音,不像城市里让人烦躁的汽车的鸣笛声,不像繁华都市中的大街上让人心烦的嘈杂声,这雨声,是一种自然纯朴的声音,它的身上,没有浮躁,没有功利至上,没有物质狂热,有的,只是一份最纯真质朴的美好。
不过,我说,这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我是一个比较慢节奏的人,也是一个随性洒脱的人,我享受现代都市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追求回归自然的淳朴心境。
在城市里,即便是有诸多朋友,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孤独。你们知道,这种孤独不是因为缺乏人类的陪伴,而是感觉自己和所在的城市总是少了一点契合度。哪怕你爱情美满,哪怕你事业有成,这种与生俱来的间隙也是难以弥补的,至少,在我的灵魂中,我更喜欢乡村中青蛙的鸣叫,即便是这种鸣叫声经常会干扰我的睡眠,也不太可能享受汽车的鸣笛声。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与城市格格不入,但实话实说,我并非觉得自己的身体里面,融合一半都市人的灵魂,另一半,则是类似于古代隐士的灵魂。然而,我并非想象一个古代隐士那样去某个地方隐居,那是我不喜欢的,尽管,我曾经非常羡类似于陶渊明的生活,也非常羡慕类似于鲁滨逊独自在一个荒岛上的生活,但是,我知道自己毕生不可能有陶渊明的心境,也不可能有鲁滨逊那样奇特的经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我们自生所经历的东西也应该是独特的,或许是大同,但总会有些差异。
我理想中的生活,是一年中一半的时间在城市生活,一年中一半的时间呆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我明白,人具有社会的属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必须与时俱进,就必须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我经历得越多,我越是发现,社会发展得太快了,我们很多人都还没有准备好,或者,我们现代人类本身的发展比起社会的发展来,实在是有些滞后了,至少,我是这样觉得的。
这个时代的一种叛逆者,就是梭罗这样的人,梭罗在瓦尔登湖周边的树林中沉浸在原始自然的世界中,他在大多数的现代人看来,实在是有些另类。然而,我觉得,不论哪一个时代,梭罗这样的人都是宝贵的,别的且不说,至少,他的勇气是我们很多人都不具备的。有时候,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眼光,总是生活在别人的目光中,而忽略我们自己心灵的追求,或者说,被迫忽略我们内心自己心灵的追求。这就是,很多人活在别人的目光中。
但我们自己应该是追求的,并且,我觉得,在可能的情况下,顺从心灵的指引,寻找自己的归宿,这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然而,我知道,这是很难的,真的很难,至少,我目前是远远达不到这一点,很多人也都做不到这一点。
更多时候,我们像是被迫着被一种力量推向某个地步,当你反抗的时候,你就是别人眼中的另类,当你抗拒的时候,你就需要莫大的勇气。
顺从是适应潮流的,然而,有时候抗拒则是自己专有的时尚。

我想,若是有一天,我能够赤着脚,踩在被我擦了无数遍的地板上,背负着手,来回走动,静静地倾听者窗外的雨声,或者是透过雨幕,看着窗外朦胧的高山,我无喜无悲,闲静下来,阅读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泡一杯清茶,关掉电脑和手机,给自己一个静谧的空间,呆腻了,便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美好,若是可以做到这些,我就心满意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