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第430天(20220328)
(第56本李志刚《核心素养导向的上课》)
读第80页——120页,
读有所得:
1.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和护身符,同时,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班及教育,而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条件。毋庸置疑,师生关系亲和度首先取决于教师。这是因为,于学生而言,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在他们面前展现了两种“教材”:一种是摆在课桌上的书本,另一种就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书本是人文教材,教师是人本教材。
2.“亲和度”主要体现一种朋友关系,它和年龄的差异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这就说明,教师要主动打造创新型师生关系,让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以生命来维系、以感情为纽带的关系,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行培养,用真诚教育学生做人,用理解与学生进行沟通,用人性化的管理促进学生成长。
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课堂自由度大、知识延展度深还表现在这样的课堂可以将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联系在一起,让彼此产生深刻的共鸣。诚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中才有真正的学习生活。
4.理想的课堂不在于他的有条不紊、稳步推进,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水到渠成,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去练习、去实践,进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多重活动和多元互动中学习。
5.老师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课标要求,本着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借助于实验,让学生科学探究,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而且从中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得到发展。而这正是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特点。
6.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中,教师在练习的设置上,更多的关注联系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数量。在练习的深度上,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发挥个人所长,均能得到提升,从而培养其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