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02     秋之随感

002     秋之随感

作者: 千层底 | 来源:发表于2016-11-20 17:27 被阅读0次

                          秋之随感

    纵览古今佳作典籍,咏秋之章不胜枚举,久而久之竟生出“秋士”一词来,年年逢秋,年年叹秋,秋之色、秋之味、秋之意境与姿态如一副玩赏不够、品评不足的水墨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是如此了。

                             秋之色

 如以色喻秋,黄色最佳,此时秋是小家碧玉,一团朝气,引领众人争相追逐,那枝头硕果,以它成熟的魅力彰显动人风采。山洼、河堤、甚至台阶井沿,黄灿灿的野菊花,摇曳舞姿迎风而动;房前、屋后、甚至檐下树腰,沉甸甸的玉米棒子,饱满的颗粒,映着农民喜悦的笑脸。秋是收获的季节,是金黄色的季节。

 无论是漫山红遍的枫叶,还是似黄蝶的银杏,在秋这副无与伦比的水墨画上都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一笔。

 天高云淡,风轻水浅,立于原野,放眼望去咧开嘴大笑的挂满枝头的石榴;撑开地皮的红艳艳的番薯;笑的弯下腰重的底下头的水稻。大自然无声的显示着秋的实在与丰硕、喜悦与欢乐。

                           秋之味

   秋似乎总给人以凄凉的味道,李清照因“满地黄花堆积……”,而生“怎一个愁字了得”之叹;马致远感“苦藤老树昏鸦……”吟“断肠人在天涯”之词;至于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则是“无人会,登临意”的感言了。如此说来,在古人眼里秋多是哀惋,是归思,是感伤了。

 于今人而言,诵古人佳句结伴而游,在深潭陡崖之间,天当被地做席,呼朋引伴,一堆篝火,见山高月小,或低语、或高歌,乃至于言之不尽歌咏之,咏之不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逢清明社会,小康生活,当与古代社会无以相比。

  落蕊的芬芳伴着清甜的风,让人觉得呼吸的是香,秋之味溶在花瓣中,花之味溶进人们心里,竹叶的清香,木茎的浅淡在于人便是秋的深味了。

                   秋之意境与姿态

  没有春寒料峭,少了夏阳燥热,不似冬风凛冽,秋总以深沉、谦和、平淡、高远的姿态出现,夜雨敲窗,独立窗前,丝丝凉风透过窗缝钻进心里。

   残荷听雨,雨打芭蕉,借着微风细雨,思绪便似脱僵野马,此时秋是大家闺秀,含而不露,莫非秋把忧思托于雨来表达,寄于风去诉说

  秋之沉深在于它接纳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之谦和在于它溶化了春慵懒,夏的浮燥;秋之平淡在于它看开了冬的刺骨,冬的冰冷;秋之高远在于它……秋之于天气,秋之于景物,秋之于人,没有质的差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见山何其稳重,智者见水何其灵动,山与水在于秋,在于人,更在于心。

相关文章

  • 002     秋之随感

    秋之随感 纵览古今佳作典籍,咏秋之章不胜枚举,久而久之竟生出“秋士”一词来,年年逢秋...

  • 秋之随感

    秋之随感 作者:蝶恋花 一恍眼的功夫,天气渐渐由热转凉了,站在树下,阵阵吹来的是清凉的风,哦,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已到...

  • 002随感

    阴天,昨天还是好好的阳光,到了今天就又回到了阴天,早起上课,生活依旧平淡无奇。突然发现自己好久没有认识新的朋友、好...

  • [002]随感

    周末零零碎碎看了几集《都挺好》,有几点感受还挺深的,不吐不快。 一是看了明玉的遭遇,感叹自己童年简直太...

  • 京中秋意浅,仍有一荷开——京中随感(绝句三首)

    京中随感 (一)重阳随感 塞外西风紧,当秋入帝乡。 雨声凉宿梦,何处不重阳。 (二)圆明园随感 水潋高天碧,苍芦入...

  • 大雁南归不辞苦,腊梅冬开却为何?(诗四首)……

    随感小诗四首…… 文:渤海居士 ① 聚三界之五彩,凝九天之七情; 尝人间之百苦,试炼狱之千刑。 ② 孑立霜秋观叶落...

  • 秋,随感

    转眼,又到了银杏叶黄了的季节。回到老家的县城,搬了新家,每天站在窗口洗碗的时候,就能看到窗外那几棵银杏树,一棵叶片...

  • 2017-09-18

    随感 无香花自开, 淡定人从容。 匆匆半世过, 感知已步秋。

  • 七绝.秋之随感

    七绝.秋之随感 文/唐敏 暑去秋来夜转凉, 悲蝉蛙鼓乱荷塘。 农家硕果枝头坠, 迎得丰收笑脸扬。 〔平水韵〕七阳 ...

  • 随感

    随感 白露逢初月 归心值雨秋 今朝共北雁 南度慰乡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02     秋之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ry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