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研日记(01)

读研日记(01)

作者: 酷爱海水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20:29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读胡适的留学日记,书中展示出的胡适看起来更加亲切饱满。受此启发,我也决心开始写读研日记。其实此前就尝试写一些所谓的“日记”一样的东西,但最终写出来的东西都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缺乏一些坦诚。

到目前为止,我的研究生生活已经持续了半年多。半年时间内,有两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第一个问题是“选题”。其实刚入学的时候,我们的导师就开始催我们找好选题,当时一时脑热,瞅准“游戏”是一块未被深耕的土地,于是热血沸腾地打算做有关“游戏”的研究,看了很多文献,也写出一些断章,还给老师许下承诺,表示自己会很快作出一篇论文来。但论文哪能一蹴而就?到目前为止,其实我还未真正地进入“研究”。几乎每一个老师都在强调“问题意识”的养成,几乎每个课程都回让我们交“选题”,我每每为此抓头,最后找出几个“感兴趣”的话题,但这也仅仅停留在“感兴趣”这个层面,研究究竟如何开展、计划如何落地——这些问题在我心中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就这样迷迷糊糊地,找了一些选题,也写了几篇乌七八糟的“论文”,但你或问我收获几何,我只能说“收获寥寥”。饶是如此,新一轮“选题”危机又来了,新的课程需要找选题,导师也开始催我“只有你一个人没有交论文咯”——何等的晴天霹雳。于是我又开始陷入了选题恐慌中。

第二个困扰是头脑中经常浮现出的自我质疑——“读研有什么意义?”。有关“意义”的问题最难解答,因为“意义”取决于价值,也取决于历史。还记得在考研前自己读了韦伯那篇《学术作为一种志业》的演讲,感觉自己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踌躇满志地打算投入研究中,背书的时候幻想自己成为了伟大的学者,以深邃的目光看着芸芸众生,眼神中充满了良善与悲悯。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问我为啥考研,当时我又把韦伯搬出来大讲一通,就差没有说“为生民立命,为天下开太平”了,现在冷静想一下,彼时老师眼中的自己多么幼稚可笑啊,恐怕当时也只有自己在感动自己了。读研生活很枯燥,大块大块的时间留给自己。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整天整天地阅读各种文献,但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好像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变——论文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实践技能也没有提升。同龄人已经开始“而立”,看着大家都在成长,焦虑之火又在心头燃起。但越是急躁,就越发现自己做不了事,常常在图书馆枯坐,却仿佛啥也没有做成,到深夜回寝路上,感觉胸中有甩不掉的苦闷。

也有欣喜畅快的时刻。某一天夜,我去校外买水果,归来途中,我戴上耳机听音乐。在无人的小径上,我踽踽独行,内心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空寂和澄明。我回想过去的这段读研岁月,发现自己逐渐学会了“思考”。并不是研究生没有给我带来改变,只是那种改变是渐进的。如果仔细想的话,我现在更爱思考了,或者说,现在我很少去随意评价一个事物,即使评价,也会很谨慎,很少下断言。从认识到评价,这中间需要思考和判断,而经过长期的学术的“煎熬”,我发现事物的复杂性。对于“电子游戏”,它不仅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也是 一种集体智慧,它不仅有关个体心理,关乎医学药理,也关乎政治与资本;对于“舆论”,它不仅仅是言语,更关乎社会心理和社会结构。对于新出现的“夸夸群”,我不会简单地带着情绪去评价它的好坏,而是会把它放进文化里,放进历史序列中,看它的形成机制与生成动机。研究生生活让我学会了,在认识与评价之间,刻意地拉出一段思考的距离。我不再自负地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相反,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焦虑。

这段时间我开始慢慢理解“问题”意识。其实时候“问题意识”源自洞察力,而洞察力的形成,就是要不断地观察、思考。我困在学校太久,太长的时间都在象牙塔里做着思想实验,所以对现实观察得不够,浩如烟海的文献令我应接不暇,也没有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正因如此,就很难对某个问题有独特的洞见。刘海明老师对我的影响不小,他做了一个网站,每天都让学生往里面添加媒介案例,积土成山,现在他的网站已经成为一个媒介案例的富矿。小安老师讲课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学理与案例完美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此前真的脱离现实太远。学生研究问题,很容易拿些那些简单的理论去套一些问题——不管理论是否自洽,现实是否脱轨,一提到电视就是“娱乐至死”,提到社群就是“互动仪式”,提及互联网就是“后真相”、“情绪”,写文章也是通篇的概念和术语,然而剥除这些东西以后,自己对于现实的问题还是一无所知。很多时候自己看书时候兴奋不已,以为自己有何惊世发现,结果业内的人却嗤之以鼻,因为这早已是老生常谈。于是我也开始积累自己的案例库,开始持续地对某些东西进行持续的观察,只有深入内部,才能发现问题。

董院的“媒介批评”课也让我获益良多。要写出一篇媒介批评,首先就是要去找批评对象,这就必须要把目光下移,要关注现实问题。找到批评对象了,还要深入了解它——毕竟批评的前提是深入了解。然后就要组织行文。写批评文章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因为要批评到位,要让对象无可辩驳,不仅需要我们的论点切中要害,还要我们有缜密的逻辑。为此我查阅了大量文献,花了很多结构图,在画出文章骨架以后,才敢开始动笔。还好写作的时候文思泉涌,到汇报那天虽然还是受到了批评,但好歹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这对于我来说亦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总之,这段时间里,我对“观察+思考+输出”这一套研究流程有了新的认识,希望继续保持,慢慢形成自己的洞察力(论文写作依赖洞察力,没有自己的洞见,论文就容易变成抄书;评论写作需要洞察力,否则评论就容易变成文字游戏)。

相关文章

  • 读研日记(01)

    最近在读胡适的留学日记,书中展示出的胡适看起来更加亲切饱满。受此启发,我也决心开始写读研日记。其实此前就尝试写一些...

  • 读研01

    今天分享的是广发证券对于牛市的起因的解读,研报标题是《从A 股经验看股票的战术资产配置》。 研报认为一波牛市的起点...

  • 读研日记

    嘉定13路公交来了,我拿着要教的六年级数学课本刷卡上车,车上人很少,车起步,一个老太太拎着两大桶金龙鱼踉踉跄跄的找...

  • 读研散记01

    尝试着零零碎碎地去记录一些东西。 我也想知道研究生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2020年初,疫情突然爆发。考研战线拉长...

  • 【研路日记-01】

    肯定生命, 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 与痛苦相嬉戏, 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 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 ...

  • 读研日记(2017.9.19)

    飞机飞过嘉定的天空。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两边树木郁郁葱葱,天空中飞机的隆隆声,像在梦中,一切感觉都不真实。 我就这...

  • 读研日记10.24

    1. 天气心情舒畅,阳光普照大地,好久未出现的南方晴空,让人神清气爽。真是班级聚餐的好日子。 2.上台演讲那么多次...

  • 读研日记(17.11.22)

    周六,实验做到特别晚才去吃晚饭,估计再也没有哪所大学会荒凉如此了,走出校门,没有街,没有商场,视线可及的地方是黄土...

  • 读研日记 9.19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蠢蠢欲动地想尝试新事物,却在接触到它后害怕惶恐和不安。 今天是入学的第三天,我和我...

  • 读研日记四

    许久不来简书了,回来看看,今天。 从国庆开始至现在,一直在看论文,我想过自己会很忙,但没有想过自己会这样的忙,这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研日记(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zc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