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春秋》观义189:昭公八年·到底该怨谁

《春秋》观义189:昭公八年·到底该怨谁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5-11-23 20:50 被阅读0次

《春秋》观义189:昭公八年·到底该怨谁

“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可能是一切求学问者的根本动力。即便是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大概也免不了这个俗套。有一天,老先生感慨“莫我知也夫”——没有人真正懂“我”了吧!最能在老师身边说体己话的子贡凑上来问老师,为什么没有人能懂先生呢?

孔子讲:“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我”上不怨于天,下不怨于地,下学于众人而上达于天道,真正懂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

说是不怨,孔子这话里话外,还是酸酸的。同他那句“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没什么两样。只是圣人的“怨”高级了不少,不怨天——因为只有天真正懂他!也怨天——因为天公弄人,时不我待。

高级的“怨”也是“怨”,真正做到无怨的,还得是伯夷、叔齐那样的贤人。

还是这个子贡,曾经问老师——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讲,他们是古代的贤人。子贡接着问:“怨乎”——他们心中有怨吗?孔子讲:“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两个人求仁而得仁,又有什么好怨的。

至少从伯夷、叔齐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启发——要想无怨,先要像伯夷、叔齐那样求仁得仁。

所求不过是“仁”时,大概是可以远离“怨”的!

在另外的场合,孔子还讲“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两个人不把外在世界的过往恶事放在心上,所以心上也很少有怨。

梳理一下的话,孔子对于“怨”,大概有这么一个逻辑。不把外在世界的过往恶事放在心上,怨便会少很多。倘若能专注于求仁得仁,则基本上可以做到“又和怨”——没有怨。这种情况下,即便还有“怨”,那也是只有上天能懂的高级的“怨”,犯不着怨天尤人。

昭公八年,陈哀公的胞弟招杀死了陈国太子偃师。往前倒一倒的话,陈哀公的元妃生了悼太子偃师,偃师是法理上的陈国接班人。此后,二妃生了公子留,陈哀公宠爱二妃。二妃瞅准机会将公子留托付给公子招,也就是陈哀公的胞弟——其间难说没有陈哀公本人的意思。至昭公八年,陈哀公得了重病,已经不能署理朝政了。公子招组织人阴谋杀死了太子偃师,陈哀公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公子留身上,将之托付给自己的弟弟招,而后上吊自杀了事。楚国趁乱直接出兵灭了陈国,将之变成自己的一个县,安排楚大夫署理县务。

昭公八年陈国发生的这一摊子烂事,到底该怨谁?怪上吊自杀的陈哀公吗?怪楚国放逐到越国的公子招吗?怨逃亡到郑国的公子留吗?好像都可以怨,又都不可以怨。难道要怨天吗?谁能说清这样的烂事儿呢?

还是孔子那句话最能快刀斩乱麻——“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倘若这些人中真有求仁的,又有什么好怨的?

陈哀公贪二妃之好,又不忍偃师之死。公子招媚于二妃之托,而又悖于亲亲之情。公子留贪于邦国之君位,默许母亲、叔叔之非为。但凡有一个人有“求仁”的意思,陈国便不至于为楚所灭国。

生而为人,不求“仁”,难免陷入乱麻一般的烂摊子中,连到底该找谁说理,到底该怨谁都弄不清楚!

(一)原文

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叔弓如晋。楚人执陈行人干徴师,杀之。陈公子留出奔郑。秋,蒐于红。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大雩。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奂。葬陈哀公。

(二)白话试译

昭公八年春,陈哀公的弟弟招杀死了陈国太子偃师。当年夏,四月的辛丑日,陈哀公溺悲愤离世。鲁大夫叔弓前往晋国,行朝见之礼。楚国人抓捕了陈国的外交使者干徵师,并最终处死了他。陈国大夫公子刘逃亡到了郑国。这一年秋,鲁国在红地举行大规模狩猎活动,以检阅军队的战力。陈国变乱中,他们的大夫公子过被杀。鲁国举行了大型祈雨祭祀活动。当年冬,十月的壬午日,楚国军队灭亡了陈国。抓住了弑杀陈太子的公子招,将他放逐到了越地。杀死了陈国大夫孔奂。为陈哀公举行了国葬。

(三)观义

昭公八年春,陈哀公的弟弟招杀死了陈国太子偃师。齐桓公葵丘之盟上提出的“诛不孝,无易树子”,早已成为各国诸侯国君的共识。然而,诸侯国变乱,几乎都与此相关。陈哀公宠幸妃子,妃子恃宠将儿子公子留托付给司徒招和公子过,两个人趁着陈哀公病重,杀死了太子偃师。

昭公八年夏,四月的辛丑日,陈哀公溺悲愤离世。陈哀公无奈,将公子留托付给弟弟司徒招后,上吊自杀了。人活到这份上,也够悲催的了。

鲁大夫叔弓前往晋国,祝贺晋国新建宫殿的落成,顺带行朝见之礼。

干徵师到楚国报丧,并汇报陈国新立国君公子留的情况,公子胜向楚王控诉陈国发生的变乱。楚国人抓捕了陈国的外交使者干徵师,并最终处死了他。陈国大夫公子刘逃亡到了郑国。

昭公八年秋,鲁国在红地举行大规模狩猎活动,以检阅军队的战力。据《左传》记载,兵车有一千辆之多。

陈国变乱中,他们的大夫公子过被杀。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武力屠杀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事态便不受控制了。发动变乱的是公子招和公子过,变乱愈演愈烈,公子过也死于变乱。

鲁国举行了大型祈雨祭祀活动,显然,鲁国当年发生了大旱。此事与红地阅兵摆在一起,那一千辆兵车便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当年冬,十月的壬午日,楚国军队灭亡了陈国。抓住了弑杀陈太子的公子招,将他放逐到了越地。杀死了陈国大夫孔奂。为陈哀公举行了国葬。楚国趁陈国发生变乱,彻底吞并了陈国,将之变成自己的一个县,安排自己的大夫对之进行管理。

相关文章

  • 到底该怨谁?

    12日的下午四点,大哥给老姜打电话,说要马上去齐齐哈尔,大嫂有些不舒服,让老姜去他家拿钥匙,到时候给他家浇花。 去...

  • 一份满分的信用报告如何打造?

    征信一词源于《左传·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中,"信而有征"即为可验证其言为信实,或...

  • 关于征信的3大正确处理方式!

    征信一词源于《左传。昭公八年》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中,“信而有征”记为可验证其言为信实,或征...

  • 为了几万块钱毁了征信,值得么?

    征信一词源于《左传·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中,"信而有征"即为可验证其言为信实,或...

  • 请告诉我 这信用污点哪来的?

    你真的了解征信吗? 据小锐所查,征信一词源于《左传·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中,“信...

  • 关帝赋

    《关帝赋》 谁把春秋握,中国武圣人。 忠肝昭日月,义胆耀乾坤。 圣庙千年拜,家龛万户尊。 生财驱鬼祟,佩戴长精神。...

  • 五古•咏史之六十三 子产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瑞丽) 春秋垂古义,子产著贤名。 明法绳金玉,铸刑鼎青铜。 得失议乡校,存废论公庭。 防...

  • 乱翻书之扯典故二

    射雉笑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叔向适郑,翮蔑(郑国人)恶(貌丑),欲观叔向,从使之收收器者(跟随被打发去敛收...

  • 闲话《史记》:因小见大,长不大的一国之君

    鲁昭公:春秋时期鲁国第二十四任国主,十九岁继承王位,在位三十二年。 一、孩童心性,出任国主 鲁昭公继承王位是合理合...

  • 该怨谁(下)

    四月十三 星期二 阴转小雨 23⁰~30⁰ 我想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把自己的亲骨肉送人都有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观义189:昭公八年·到底该怨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hhq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