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善非善(为何善意会伤人)

善非善(为何善意会伤人)

作者: 陌上妫 | 来源:发表于2021-05-31 14:39 被阅读0次

“你以为的爱就是爱吗?”

“以善之名的伤害就不算伤害吗?”

日常生活充,我们经常听到——“我那样子都是为了你”、“我骗你也是出于我对你的爱呀”、“我还不是……”

是的,或许有时候的谎言是出自于“善意”,但是,无论是善意、利他还是利己,别忘了谎言就是谎言,泡沫在阳光下无论多耀眼夺目、五彩斑斓,也终有被戳破的一天。该来的伤害,也终究会到来,不可避免。

我们总以为,“善”就是好的、良善的。但是殊不知“善”也会伤害人。生活中的许多细碎小事,细思极恐,因为很多的伤害往往都夹杂着自以为是的“善”与别有用心的“善”。

《为何善意会伤人》,作者为崛内进之介(郭云蔚译)所著,书中讲述的许多日常中的结构性暴力,并非出自恶意,而是经常由善意驱动。在我们看似为“善”的行为中,其背后往往隐藏的是无声的暴力。“忽略善意的边界和限度”、“过度共情的陷阱”、“善意面具其背后隐匿的真相”、“好心失控影响理性判断”……崛内进之介让你辨别如何真正理性的认知自我和关照他人,实现人际关系的圆融和谐。

以善之名暴力

在我们社交网络上,经常有很多的喷子,他们经常抓住一件小事,而肆意展开一场场谩骂,或许表面上看,喷子似乎只是为受害者所鸣不平,其实在其心理却是享受着抨击他人所带来的快感。看似为“善”的面具下,也隐藏着利己主义或者让自身享受这种抨击带来的快感。就如网络“一个母亲与孩子亲吻照”,其实,为人母、为人父的,与孩子亲吻是日常事,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但是如果人物的身份不同,很多时候就会被过分的渲染、或成为网络喷子抨击的对象,亦或者,那些以“善”出发的人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进而去伤害他人。

共情有陷阱

在人际交往中,为了更加了解对方,我们往往会采取“换位思考”、“共情”的方式去共同、交流。

而在“共情陷阱”中,提到了“如果每个人都是无法取代的个体,那么我们就自然无法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过度共情”、“夸大共情”、“共情产生的惩罚冲动”……这些有时包含着“温柔地陷阱”。有时候,不过度共情、不过度解读,对谁都是一种保护。

如果你想避免“善意伤害”或者“被伤害”,可以读读此书。

相关文章

  • 善非善(为何善意会伤人)

    “你以为的爱就是爱吗?” “以善之名的伤害就不算伤害吗?” 日常生活充,我们经常听到——“我那样子都是为了你”、“...

  • 善非愚善

    自我意识感越来越强烈,渐渐的明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是自私的,真的,自...

  • “六善”辅助克时艰 吃着粽子聊“六善” 微华分享灵感

    吃着粽子聊“六善” “六善”是什么 为何它们能辅助克时艰 - “六善”是指“语善、“听善”、“视善”、“口善””、...

  • 善恶真假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真即是善,假即是恶? 善即是真,恶即是假? 善非善,恶非恶 真非真,假...

  • 善非善,恶非恶

    为善不易为恶,为恶不易为善。人的本性难移,这是不变的事实。 在我们身边对我们不利的伤害无处不在,而有一种伤...

  • 善非善,恶非恶

    据说《弗兰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没有枯燥乏味的科学术语,没有冰冷复杂的机械组装,作者玛丽·雪莱用...

  • 善非善,恶非恶

    偶尔我会想想善恶这个高深的话题。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教导从小便听到大,但仔细想想...

  • 善非善,恶非恶

    没有一层不变的物,也没有一层不变的情 如果一个人贴的标签是坏人,突然做了一件好事,会被别人记住好久,并且天天夸赞 ...

  • 善非善,恶非恶

    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

  • 智将的功劳,只有他自己知道——乱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之形篇》

    原文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非善(为何善意会伤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kb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