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慕雅吟诗——写给想要尝试写旧体诗词的中学生

慕雅吟诗——写给想要尝试写旧体诗词的中学生

作者: 清露痕 | 来源:发表于2020-08-22 18:32 被阅读0次

        作为一个喜欢传统诗词的高中理科毕业生,我在暑假读了林庚《唐诗综论》,感到受益匪浅。于是摘录词句,结合以前的课外积累,试着在这篇文章中表达自己在中学阶段课外的对传统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记录自己的高中生活,并冒昧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

        如何使自己作的诗显得更专业?我原来认为,在满足了诗歌断句、分行等最基本的形式特征后,应该讲求诗歌的格律。在确定了诗歌形式后,诗歌的格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用韵,平仄,对仗,字数。比如写律诗,就应当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规则。再如写词。就应根据词牌确定是用平声韵还是仄声韵,该换韵的时候也应该换韵。后来我认识到,在格律之外,更应注意的是语言的诗化。语言的诗化包括两个方面,即语法和词汇。诗歌有自己的特殊语言。如为了突出诗歌的精炼性,可以将虚词省略。而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使用列锦手法的句子正是省略了动词,集中地展示意象,给人以明净的感觉。讲诗化的词汇,自然不是强调,写眼泪必须说成“玉箸”,写月光必须说成“金波”。诗歌的词汇需从生活本身得来,这样才能唤起人们普遍的生活感受。同时它又渊源于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样才容易引起读者诗情画意的联想。

        有人常说,注意那些东西作什么?我把诗歌当成工具,一种排解自我感情的工具,而你却把诗歌当成艺术。你这里说的艺术应该可以理解成工艺品。工艺品给人的成见,一是“俗”,只重视制作技法的精湛,而不注重其本身的内涵。二是“虚”,即只有表面的精致,而没有什么实际功用。平仄的规律源于齐梁时代的四声八病。即主要的通过四声,规定出八条戒律,这八条戒律的中心要求就是避免单调的重复。而上文已经说了,讲究词汇,会唤起人们普遍的生活感受,引起读者诗情画意的联想。这难道是没有作用吗?你说你要表现内在的情绪,这些要求不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吗?你既然选择了诗这一外在表现形式,不是就要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与连续性吗?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使一切缺少生命的,都获得那生命的源泉”,“艺术并不是生活的装饰品,而是生活的觉醒。艺术语言并不是为了更雅致,而是为了更原始,仿佛那语言的第一次的诞生”。

                              二

        我们创作旧体诗词,其语言应是怎样的?下面的内容总结自林庚《唐诗综论》,以简述诗歌语言发展的过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居多,零星夹杂着五言。《楚辞》有意识地打破诗坛上四言的规范,从先秦诸子散文语言中创造诗歌的语言。但是楚辞并不代表一个成熟的诗坛,它只是更为成熟的五七言诗坛的陌生的先驱或者说是从四言发展到五七言之间的一个桥梁。楚辞中一些篇章的诗行,本质是以三字尾代替四言诗的二字尾。其直接的影响是汉代七言诗的初步形成。至于五言就是楚辞的三次节奏与诗经的二次节奏的结合,在早期比起七言来就更容易被接受,五言诗在建安时代逐渐达到高峰。从建安到隋代的诗歌语言长期积累,为唐诗铺平了道路。魏晋六朝的文以及赋,都随着诗化的过程而逐渐与诗相近。整个盛唐时代诗坛的高潮乃是以绝句、七古的自然流露的特色为基调的。当时诗坛趋向自然流露的巨大浪潮,给予了由排律演进出律诗的解放的力量。盛唐之后,以抒写怀抱的政治抒情诗为中心的正统文学逐渐失去了优势,新兴的市民文学开始活跃起来。诗坛出现重大转折,诗歌语言又一次面临着如何更为通俗化的问题。敦煌曲子词等新的创作为诗歌语言的通俗化与主题的更新提供了先例。白居易和刘禹锡等人最早把词引入文人的创作和日常交往之中,成为改变一代风气的人物。词以其能从口语中不断汲取新鲜的血液,因而获得了一种表现上新生的力量。诗歌语言获得了新的突破。到了宋代,诗仍旧沿袭传统的诗歌语言,因而离开生活的语言越来越远,也就越来越失去了生机。词则在生活的语言中获得了新的活力,因而代表了诗歌发展新的去向。到了南宋,慢词走上了典雅化的路子。词也就逐渐完成了它的生命。这样词不得不又走向了散曲,与戏曲融为一体。

      诗歌的语言尽管与时代有关,但有其内部发展的规律,即不断汲取生活中的语言,朝着通俗的方向发展。当代诗坛的主角自然是新诗,我们若创作旧体诗,我认为其语言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应摒弃偏僻的文言词汇,使更多的人能够读懂。其次应提倡当代的古风。古风是一种将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意象性的,带有美感的意境、元素提炼出来,糅合起来,充满浪漫主义的文化风格。当代的古风要突出新时代的文艺、精致,轻快其表,沉稳其中。使用这些意境和元素,又和传统文化的情调联系起来,富于感发的力量。要避免辞藻的堆砌,否则表面一看很有气势,很有古意,稍稍细看倒是隔了一层,待到细细分析则更毫无骨肉,支离破碎,全无意境可言了。也要避免青春伤感情调、激昂情调的蔓延,否则极易流于浅浮。

                            三

        写反映当下生活写的旧体诗,可能会遇到如下几个问题,其一是诗歌的意象。意向须凭借着新的感情才能进入诗坛,而成为诗意的向往,它的成熟有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例如“琴”伴随五言诗而“笛”则成为七言的知音,“风”在建安为诗坛骄子,而“雨”在唐诗中的感情日趋沉厚,到了词中,则“楼”“桥”“秋千”“阑干”成了活跃一时的意象,这都为语言的诗化不断打开着新的源地。而“关”“山”“月”这些意象,从秦代到唐代积累了人们多少生活史,由他们所能唤起的生活感受的深度与广度,才产生了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那样涵盖了千古边关之情的名句。

        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变迁的时代,发现生活中新鲜的事物后,若将它放在诗中,有时却不免显得单薄。甚至在生活中很潇洒的场面,入诗以后就没有那种感觉了。我试着举一个例子。王维有一首描写侠客生活的诗《少年行》,后两句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浅近豪放的语音描绘了多么潇洒自在的场面。试想一个场面,今天处于青春期的“侠客”们,骑着共享单车相约去餐馆吃饭。到了餐厅门口,他们把单车一横,把支架一蹬,把锁一扳,就径直走向餐馆了,这样的场景不是也很潇洒吗?而若想把“共享单车”这个意象入诗,还能收获和“马”一样的效果吗?马是古时侠客不可缺少的伴侣,写马可衬托少侠的英武豪迈。而写共享单车,你想到了什么?是它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还是它是“新四大发明”之一,但总是很难引发一种纵深的感发和联想,给人一种单薄的感觉。这个问题的产生,与意象成熟需要的历史积累的缺失不无关系。

        这可能是旧体诗在当下的局限,但是在生活中不断总结新的意象,才能保持诗的活力,却是不变的事实。我们生活在新的时代,写旧体诗词反映当下生活,对旧有的表达的感情不得不留下些许固执,新的感情,新的表达又不好安放,矛盾之中产生一种促狭无法伸展的感觉。当然,如何发现并安放新的感情,找到新的表达方法?我想,这是新诗诗坛需要做的事了。

        第二是诗歌的主题。这可能是我们本身文学修养存在不足,但可能也与时代的发展存在关系。李绅的《古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中通过一粒种子具体的成长,算了一笔劳动剥削的细账,提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他并且分析了这饥饿不是由于天灾旱涝当时人力还不能控制的自然条件所造成的,而正是由于无情的剥削带来了恶果。短短20个字,把农夫全年的生活,从耕耘,到收成,到被剥削,描写地如此深刻。最近有一则新闻,与之有细微的相似。

        据报道,自7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铲毁2万多亩即将成熟的麦子、油菜,突击完成退耕还林指标。初看感到心疼,农民的血汗就这样被糟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地在三月曾发布过禁止种植的命令,但没有及时出台对农民的补偿方案。这让很多农民无所适从,最后不少人抱着不减产、试试看的心态种上了庄稼。现在马上要到八月末完成退耕还林指标的时间节点了,地方政府可能因在规定时间完不成任务而被追责,于是发生了突击铲庄稼的事情。

        这件事错在农民自身吗?但是如果不种下去,他们极有可能受到损失。错在地方政府吗?他们也是在完成上级的任务。错在上级官员的强统筹能力吗?但是我们都知道,在疫情期间,命令的层层下达,使全国迅速动员起来,这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特定社会群体受到了更多的保障,但在相关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也产生了更复杂的问题。媒体的报道,使我们越来越能全面深入的了解事情的经过,却可能降低了我们对事物某一方面的敏感性。千头万绪,如何放在一首旧体诗中表达出来?

        于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从外界转向自身。这又会产生第三个问题。别人读你的作品如何让人感到不那么“矫情”? 新京报书评周刊对“网抑云阴乐”的评论我想也适用于这里。

青春期正处于迷茫、敏感又情感丰富的状态,“为赋新词强说愁”,生活中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困境,只好在日常小事中倾注内心奔涌的情绪,放大任何细小的挫折。

        每个人的日常小事不尽相同,别人难以了解你的内心,你的文字被判定为“矫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了。但是,我们有表达这种“矫情”的权利吗?也许这才是我们经历这个时期特定的烙印。这样想来,这个问题也就不算什么了。

                              四

        当代写旧体诗若在诗歌的意象上难以突破,那么或可以在与之相关的动词上体现新意。如古时含“袖”的诗句,在写女子时,有“时将红袖拂明月,为惜普照之余晖”“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曲终红袖落双缠”“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这样的女子若是舞女,对应的动作多是“拂”“舞”,若是思妇,则常与“倚栏”结合起来,总之多是以袖的轻软,突出女子的妩媚或柔弱。李白诗“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有两个动词,“举”显得不那么柔弱了,但我认为重点还是落在“飘”上,毕竟将长袖(袂是袖的意思)举高是为了在风中更显风情,最终也是突出采莲女活泼妩媚的形象,这也没有离开上面的范围。一首当代旧体诗,其中几句是:

时境随迁,我心由己,挥袖西窗揽暮霞。

诗句中的主人公也是女子,给人的感觉是颇有画面感的古风,但那“挥”“揽”明显就更有力度,打破了疫情下的沉闷,饱含着对生活的热情,又自然引出下句“韶光转,看星沉碧海,浪卷银沙”对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的期待和祝福,格调自然与古时不同了。我想,传统诗词的意象在传承中愈见感发的力量,当代若再创造意象,短期内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传统诗词中与意象相关的动词,却可能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在写旧体诗词时,若我们在保留传统意象的同时,对与意象有关的动词有所创新,那么这样或许既能保持作品古风的感觉,又给人一种新鲜感,因此动词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

      当代人写旧体诗词,若将动词与修辞中的比拟结合起来,那么可能使人感觉在生动形象之外,更多了一分雅致和力量。传统诗词中的比拟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已是过去。今人写鼓浪屿风光,

巨榕根作舞,古木叶调琴。

写秋至,

夜索三分醉,风添一味凉。

一种新鲜的气息,精致的情调扑面而来,符合一种积极向上,追求更雅致生活的时代氛围。

        当然,古人发明的一种特殊的比喻在我看来仍具有新意。“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把实的比做虚的,在众多比喻句中,仍具有一种新鲜的气息。

       

附上几首自己在高中阶段写的旧体诗词。

        我的一个朋友因身体原因长期请假不能上学。想起昔日相处的点滴,写下《摊破浣溪沙》:

        几度春来几度归,嫩滋新叶入深枚。飘絮逐尘作萍碎,人未归。      声尽藕塘香汗绕,寒侵潇馆黛烟凝。闲步陌头清味聚,早些回。

        高二有一段时间学习很累,在一次考试前两天,深夜被噩梦惊醒,一只蚊子又在我耳边嗡嗡地叫,黑暗中我又害怕,又焦急,于是起床踱步。考试后写下《念奴娇•次韵李清照》:

        夜阑惊梦,更虫声黯淡,心思难闭。泪眼无依拂被去,还见月欹云气。露冷苍苔,风寒花径,浸透销红味。西沉斜月,新愁勾起难寄。    莫问壁上青灯,窗前堆案,身倦心难倚。堪怪夜来迷梦伤,恁地日高不起!总角长怜,西园最忆,几缕风荷意。但横艄尾,瞅思凫雁归未。

        暑假一人在家很无聊,忽然收到朋友邀请去聚会,感到非常高兴,写下《鹧鸪天•赴约》:

        蛰久得邀出敞门,身轻如燕暖风匀。手挼嫩蕊枝旁伫,心向桥边茅草村。    拂渌水,锁孤云,微朦夕照映窗痕。漫将枯瘦衣冠整,为与君来共一尊。

        高考完与同学聚会,其后穿过公园回家,忽然感到一丝伤心,虽然最终成绩不错,但和自己的理想还是有一些差距。改了李煜词中的几个词句,写成表达自己感情的《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重筵,忽觉伤心顾。木叶摇零芳掩路,朦胧澹月云来去。    冉冉苇花香暗度。谁在塘前,笑里轻轻语。负了痴心愁一缕,人间没个安排处。

        又是一个暑假。晚上热得睡不着,早上却被一阵凉风吹醒。在《唐诗综论》中,林庚认为,绝句是“一点突破,全面展开”,“自然流露而意味深长”。我也偶成一首,虽然远达不到上面的水平。《小阁秋至》:

如何夜未央,汗透漏声长。一点微风起,偏惊枕簟凉。

      《唐诗综论》说盛唐气象,“一种青春的旋律,无限地展望,就是盛唐诗歌普遍的特征”“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这是无法模仿的。我试着写一首七绝《酒馆独饮,代人作》:

碧云弦外笙歌奏,白绡帐里灯未收。极目醉中多少事,十里相思二两愁。

        中学的生活从不只有刷题。我觉得,各位学弟学妹可以把新鲜的见闻、丰沛的感情以诗歌的形式凝聚于笔端,作为青春期美好的回忆。

相关文章

  • 慕雅吟诗——写给想要尝试写旧体诗词的中学生

    作为一个喜欢传统诗词的高中理科毕业生,我在暑假读了林庚《唐诗综论》,感到受益匪浅。于是摘录词句,结合以前的...

  •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薛蟠因为被柳湘莲暴打,面子里子都丢干净了,所以想要外出躲一年。 薛姨妈担心他外...

  • 天书

    以下五幅条幅(草书)是一个大学同学的近作。他喜欢创作书法和诗词(旧体诗词居多,偶尔也写新诗。我喜欢他的旧体诗,本性...

  • 我读红楼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本回目写了两个人物:滥情人薛蟠,慕雅女香菱。两人在前面回目...

  • 游三苏祠有感

    诗词歌赋皆雅儒 路遇眉州慕三苏 有心居位文人列 怎奈名声远殊途

  • 秉烛梦游:两个心肠,一种可怜

    慕雅女香菱苦吟诗,是她心里一直藏着的一颗向往的念头,终于能够得偿所愿,并为此不懈努力,精神殊为可嘉。向雅的引路人是...

  • 红楼梦的阅读方式

    随手翻开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薛蟠被柳湘莲打了,觉得面子过不去,跟着家里...

  • 七绝·雅集因太太碰头有怀(新韵)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https://www.jianshu.com/c/da968ae2d498] 七绝·雅...

  • 唐诗宋词,旧体诗那些事

    2014-2015年在大粤诗词旧体格律诗自习室写的原创部分作品,整理一下,旨在弘扬传统诗词精髓,推广当代诗词成果,...

  • 【再读红楼】第48回:香菱临时入住大观园,跟黛玉痴学写诗见成效

    回目: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时间:10月14日前后 地点:荣国府,大观园 概要: 一、薛蟠外出躲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慕雅吟诗——写给想要尝试写旧体诗词的中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nv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