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们该以什么心境来看待孩子抑郁了?这里或许能给你们一些方向

父母们该以什么心境来看待孩子抑郁了?这里或许能给你们一些方向

作者: 心理咨询师阿秋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20:19 被阅读16次

孩子抑郁了,究竟是谁的错?我们该如何来拯救现在抑郁的孩子们?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在提高,精神文明及精神追求已经早早的在孩子们上体现出来了,至少现在的孩子哪里不舒服或者有情绪的时候,可以不用遮掩了,以至于如今这么多父母找到我哭诉他们的孩子抑郁了,言语恳切,几乎带着哀求的口吻在向我诉说孩子的种种问题,希望我能帮帮他们的孩子。

这时,我会静静地聆听,不去打断,我能理解电话那端每一个父母焦急、痛惜的心情。

记得我小时,有任何困难都喜欢藏着、噎着,因为我知道我的父母根本解决不了我的问题,我自尊心极高,也不愿意去撒娇地诉说自己的心事,贫穷的家庭根本给不了我撒娇的资本。

所以,懂事的自己也喜欢把所有事情都埋藏在心里,直至烂进泥土里。

那时的我不到10岁的年纪,父亲因为一次操作机器不当,右手不慎被机器拖了进去,好在手臂留住了,只是骨折,需要接骨、复位、打石膏,完全恢复起码得半年。在父亲住院那段时间,母亲去陪父亲不在家里,哥哥则在另外一个村庄读书,家里就剩下自己一个人,隔壁住着奶奶,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一个人就经常闷闷不乐,展现出了忧郁的情绪来,一是担心父亲的手臂;

二是年少的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够多,容易往坏处想,以至于自己经常跪在自己家的屋子堂屋里参拜菩萨,希望堂屋正中间墙壁上贴着的观音显灵,保佑父亲安然无恙。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的自己就已经被忧郁清洗过好几次了,包括我初中的时候,也抑郁了,原因是班里霸道的男生总是欺负我,还给我起绰号,这令我很反感,但是又碍于同学关系和自尊心,所以把这一切又一切的痛苦烦恼,再一次地封锁在喉咙处,吞进了肚子里。

列举我的一些例子,只是告诉抑郁孩子的父母们,童年、少年就抑郁了,似乎并不是一件多么灾难性的事情,那时的我没有支柱,父母还得解决家庭的温饱问题,根本照顾不到我们的精神世界,自己有情绪又能依靠谁呢?只有依靠自己,更没有撒娇的资本,所有的苦就得自己去品尝。

我想不仅仅我小时抑郁过,与我同是80后的同龄人也都遇到过与我类似的经历吧,我们那时因为没有依靠,完全靠自己消化,生在那个年代的人,加之贫穷家庭的孩子,只能带着童年的快乐与痛苦前行了。这一路上,我也照样走过来了,而且很健康,就这样懵懂的过了许多年。

当然小时的抑郁根本就不知道是抑郁症,也没有去界定,更没有使用药物,就这样自然而然就好了,这似乎是很符合人体的自我强大修复功能。

因为,人每天都需要新陈代谢的,情绪也是受环境、事物、人的变化,而迁移和改变的,不知不觉我的忧郁情绪就溜走了。补充一点那时忧郁,是没有躯体症状的,只是单纯的情绪低落、恐惧、害怕、胆小等等。

云淡风轻地就这样过了很多很多年,我长大了,我工作了,结婚了,又离婚了。

直到2017年底,因为父母身体的原因,我的抑郁症又彻底的大爆发了,与其说又,倒不如这次才是真正的第一次抑郁症大爆发。

这次抑郁症的到来让我痛苦不堪,四个月的不眠之夜,连哭都没有了眼泪。起初早醒还好,睡不着时只能靠看手机撑到天亮,然而到后面了,干脆就是彻夜无眠,你想象一下,一个人连睡觉的本能都被剥夺了,活着还有什么兴趣?那种痛苦至今想起心有余悸、恐惧万分。

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彻底地击垮了我意志,白天我戴着面具做人,黑夜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冰冷又害怕,经过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然后呢,白天又还得拖着虚脱的身子,带着重重的黑眼圈去上班,应付式地过着每一天。

那时的自己简直可以用苟延残喘来形容自己,不敢见人,走路头是低着的,自卑到了极限。

就连一阵风都可以把我击倒,更别说是要顶着上班的压力了,甚至我一度以为我可能不久就要挂了,所以急匆匆地给自己买了一份保险。

失眠的夜晚,实在太痛苦了,白天连爬楼梯到第二层都要窒息的感觉,与人交流更是要晕倒的感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检查身体也毫无器质性问题,我知道我是抑郁严重了,不得以,撑了四个月的重度失眠,才最终去了医院。

去医院的那天,那天是2018年1月26日,天很冷,风瑟瑟地吹在我的脸上,我手捂着一个包子边走边吃,而眼泪却不听使唤地流了出来,觉得自己很可怜,没有人诉说,没有人关心分担。因为这个切身的体会,是激荡我全职创业做心理咨询师的动力,这个病很痛苦,对于初次患抑郁症的人来说,必然与我这次感触是一样的,所以这更加坚定了我全职做心理咨询师的信心。

以前做咨询,都是蜻蜓点水似的,感触也没有病后那么深,毕竟没有切身的体会,很多东西都是书本理论,因为我在2015年底就开始去给企业上心理学的课程,私下也会帮助一些有情绪困扰的人,但自我亲生体会过抑郁症的经历后,得以让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境界,更上了一层楼。

我并不是说我有多厉害,我也是一个平凡人,只是我经历过痛苦,内心的感触多了些,心也变得柔软起来,也更懂得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一切。

去医院的那天,心理量变测量我是:

重度抑郁

重度焦虑

重度失眠。

三重很可怕吧?再不服药,靠自己的意志力是很难很难了,我已经熬了、撑了四个月都无法走出来,我是彻底妥协了。

我接受了科学地治疗,服药的当晚我的睡眠就正常了,就这样我连续服药9个月后,就彻底地停药了,如今早已康复正常了,且比原来病前的自己更加强大。

我已经恢复了!恢复了健康,找回了自己,也强大了自己。

在治疗抑郁症的服药期间,我自学了很多治疗抑郁症的知识,包括:抑郁症服药的科学指南、发病原理、治愈心理手段,还把自己的经验汇聚成了一本六万字的书籍。

我的三重能好,在于我求生的欲望强烈,自救的能力强烈,当然学习、求助于他人的帮助,对于我的抑郁症恢复也是功不可没的。

我说这些只是告诉你,一定要勇敢地去面对抑郁症,接纳事实,科学地治疗,如是一来,肯定是可以战胜抑郁症,走出来的,且走出来后,会比原来的自己更加强大。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的抑郁是因为自己懂得不多,心思没有那么复杂,了解信息的渠道根本就没有,信息闭塞,也根本没有想到那时的自己就是抑郁症,单纯的心灵其实给我们疗愈心理疾病起到了一定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少了负面的心理暗示,不去在意,自己就是单纯的心情不好而已,所以抑郁也就慢慢跑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懂得越少,那么就越简单;懂得越多,人就越复杂。

成人的抑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懂得太多了,心事杂,接受的信息不权威、负面信息的刺激,造成了自我恐惧、自我吓唬,从而加重了抑郁症的程度。想想看,难道不是吗?

再回到如今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多抑郁的,原因真的有很多,比如:物质的攀比、学习成绩的攀比、学习压力、父母给予的厚望和不理解,只看结果从不注重孩子心灵成长的父母,也正在一步步地把孩子们逼向抑郁的沼泽地。

其次孩子们在学校受到的一些刺激事件,比如:被欺负、被嘲笑等等。

有无数之多的父母喜欢当着孩子的面,美名其曰地说:“孩子你很优秀,你是第一的,你的成绩是数一数二的”。

这种无休止的夸奖,无形之中给孩子们灌输、造成了他们过度地追求优秀,而蒙蔽了现实的事实就是也有失败的伴随,同时这也降低了孩子们的承受力,和理性地去看待学习成绩起伏的常态,长期以往孩子们的观念就是:我必须优秀,绝不可能有失败,这种向好的极端,侵蚀着孩子的思维,使得孩子们一旦不优秀,成绩稍微不理想,整个人情绪就低落,挫败感就徒增了。

接下来孩子们的心理就会产生很强大的自我否定心理,进而否定一切的努力和客观存在的东西,由于孩子的心理素质不足以抗衡挫败感的事情打击,自然就会开始过度担忧、焦虑、自责、否定自己、恐惧现实,久而久之甚至就爆发了抑郁。或许这就是孩子抑郁存在的一个因素之一吧。

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似乎不抑郁就不青春,抑郁就像一个魔抓一样伸向了一个个青春洋溢的灵魂上,

如花的年龄就患上了抑郁症,小的8、9岁,大的则20多岁,这些如花的年龄很不幸但是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们被心魔盯上了;幸运的是抑郁症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属于精神上的障碍,以可以治愈的,且治愈后,患者会比从前的自己更加强大,犹如脱胎换骨……

孩子们抑郁了,心魔困扰着他们,痛苦不堪,且失去了最起码的社会功能,整日躲在家里无病(指:生理疾病)呻吟、哀怨,却努力挣扎也始终走不出自己设置的心魔世界。

这令父母们焦头烂额、焦急万分,父母们恨不得孩子的痛由自己来承担,这是为子心切的父母之心,然后事实上,这种幻想只是幻想而已,对减轻孩子的痛苦来说没有半点用,所以这个时候的父母就愈加要表现出坚强乐观起来,当然父母们这个时候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一些抑郁症相关的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则是最大的帮助,盲目地焦虑只会加重孩子的抑郁症状,血脉相连,心有灵犀的亲情是可以令彼此都感应到的。

其实,父母们如何帮助孩子,这篇文章已经告诉你答案了。

第一自己不要焦虑;情绪是会被感染的;

第二坚信孩子的状态一定可以恢复;耐心积极努力,不要自暴自弃;

第三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其做朋友,那么尊重和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第四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数字,在这个社会上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心灵人品能力才是第一;

第五引导孩子做心理治疗,则是最快的方式,当然严重的需要去医院,接受系统科学地治疗。

-END-

作者简介

阿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知名情感导师、知名情感心理学作家、身心灵健康传播者;著有新书《抑郁症康复治愈100问与答》一本集治愈方法与心灵疗愈的健康读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们该以什么心境来看待孩子抑郁了?这里或许能给你们一些方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qw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