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小亨,旅贞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算完此刻的卦了,其实也就是自己算着玩玩吧,信则有,不信则无。人说命越算越薄,人越算越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罢了,不扯这些了,进入今天的正文。如题,现今的很多家长都有这个疑问吧?我本是不打算谈起这些的,因为我自己还没有为人父母(单身狗一枚,勿笑),不过因为身边切实发生的一些事,今天想把这个拿出来谈谈。
说起对孩子的教育,现今的家长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这个也轮不到我这个门外汉来多嘴,我也说不上哪种是对的哪种是错的,这东西也没个对错。过去时代所说的“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有时候有点儿道理,有时候也不全对。因人而异的事情我向来不喜欢评价对错。
今儿个就来说说很多家长常有的这个疑问,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孩子,从小都是那么听话,怎么刚出去没多久就变了呢?既然是要稍微想想的问题,自然是因为没有朝着家长们所期望的样子去发展,而是偏离了原本家长培养孩子的意愿,也就是对家长来讲偏消极的变化。
不要急,我们一层层来说。
首先说说变化。其实家长们能确信看到的变化一部分是通过言行发现的,另一部分是通过孩子闯祸后的措手不及发现的。
大部分孩子的改变都是从言行方面表现出来的,如说话的方式和对待家人管束的态度,处事的自主意识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变化;而一部分孩子的变化则是发生在内心的一个渐变过程,有点类似于量变导致质变的道理,这样的孩子一旦远离一定的约束,在一定环境下是很有可能会放纵自己导致惹出事来,一些时候事儿还会令人意想不到的大。
再来说说导致变化的原因。很多家长都觉得是因为一下子管得松了,才让孩子接触了很多不好的社会因素,导致后来变了性子。个人觉得道理的确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得分开说说理由:
第一,孩子一直在家长的庇护和管理教育之下,自主度一直是比较低的,就像一个弹簧,在之前都是被紧紧地压着。管得越严,压得就越狠,当然之后一旦失去制约之后的反弹也就来得更猛烈些。高深的心理学术语我不懂,但这东西跟初中物理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有些类似。压得越狠,孩子的自主意识越被压抑,之后的反弹会越狠。毕竟家长不可能一辈子把孩子绑在身边;
第二,孩子在家长的管束下,就像被套上了一个不大的圈子,会给孩子划出很明显的区域,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而人天生是有好奇心的,很多时候越是不让接触的越会让孩子向往,所以管束过于严格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结果适得其反。毕竟这个社会不可控不可知的因素太多了,而还未成熟缺乏自我判断意识的孩子对形形色色的事物的诱惑抵抗力往往比较低。
最后再来聊聊我个人觉得该如何去预防这种现象:
第一,向中医学习,不光治标,更得治本。教育孩子更应该从孩子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方面着手,去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去判断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从思想上着手,才是长远有益的做法。在这方面,家长们一定要非常有耐心,这对孩子未来的人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一些事情,但不是不闻不问。家长应该保持关注,在孩子做错或选错但没有造成损害或者不好的后果前进行干预和制止。实践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亲身体会的事跟别人讲的道理完全是两种深度。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无论谁都不可能永远不吃亏,而孩子小时候很多经历都可能会影响终生,所以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点。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儿浅见,都是大白话,根据个人经验和想法总结的几句。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换了工作环境,我也得适应适应这岸上的生活了。愿大家一切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