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王师傅是在2014年,工作室装修。
在二层搭建的时候,包工头又找了个小工,小工就是王师傅。



王师傅瘦瘦的一个小工,看不出具体的年龄,也许四十岁,也许三十岁。基本上是所有飘在北京的,被生活磨砺的粗制滥造,看不出详细年龄的,在很多人眼中的“底层”装修或者小工标配的模样。不同的是他一脸笑模样。
那时候对王师傅没什么太大印象,只记着他人很踏实,干活很赶很实在。
那个工作室装修工程结束后,跟那个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甩手掌柜的包工头再无任何交集。
一年后,我的新空间要装修。
前车之签,再不愿意去找那个包工头了,邻居推荐了一个专做各种“小工”的师傅。
师傅姓王。
通过电话后,等他来现场测量的时候,才发现:熟悉~他就是曾经给一年前那个工作室装修的王师傅。
有了“熟人”,心里就踏实了很多。
新空间的装修设计是先生一手打造,因为跟我说不明白,他专程用卡纸做了一个模型出来。


这个纸做的模型,到底能不能呈现为它该有的模样?
与王师傅经过几轮的沟通和探讨后,我很放心的把整个工程都交给了他。
他打动我的,是他的认真、踏实、实在。







工程进行了两个多月。
如期完工。
这两个月的期间,我常在出差。很多时候都是王师傅带人在干活。
先生会时不时去看一眼,做一些造型上的指导。他总跟我夸王师傅。
王师傅干活实在。
确实是。
为了这个工程,王师傅找了四五个人。大约都是他的同村的或者亲戚什么的,大家有事了商量着来,购物归王师傅跑,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在工地,晚上八点才回,非常辛苦。
工程结束后,我非常满意。
王师傅事无巨细,最后连建筑垃圾都清理的干干净净,拉走了。
我记下了他的电话。




空间改造装修是个大工程,结束后,对王师傅的技术和做事做人都很认可。
后来的办公室改造装修等小活儿,也都直接一个电话,他人就到位了。
后来就介绍了周边的朋友,有活儿都找王师傅。
我们院子里三家以上的邻居改造空间、装修,都是王师傅干的活儿。
甚至有朋友拍电影,道具也是王师傅做的。因为他人靠谱,造价又便宜。大家都喜欢跟他打交道。
由此可见,人靠谱是首要的。
没多久,再见王师傅,他已经开上了车。
一辆被称为神车的小面——用来拉他的工人和买材料,拉装备。
王师傅没变,还是一年四季脏兮兮溅满了石膏的衣服,还是见面先打招呼,笑眯眯的模样。
15年年底,家里房子装修。在考察了几个说的天花乱坠的装修公司后,决定不找装修公司了,找王师傅。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因为住房不等同于工作室,工作室可以粗糙,住房不可以。
再三跟王师傅确定了他能否干家庭装修,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我家,最后是王师傅装修的。
设计依旧是我家先生。
家里的装修慢一些。工程结束后,成了个模板。
楼上几家朋友都要让王师傅去装修——因为他实实在在,不像那些装修公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拖着工程。
有三套房子都出自王师傅的手。
王师傅是河北沧州人。
他大约是75年的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 他离过婚,前妻留下了一个聋哑孩子,现在的妻子又生了两个。家里有三个孩子要养,还有八十多岁的母亲,也常常生病。
聋哑孩子上着聋哑学校。
日子嘛,谁都不容易——这是王师傅笑眯眯的告诉我的。
跟他搭伙儿的是他的姐夫哥。
后来,家里或者工作室里,遇见大大小小的事,都找王师傅。改个下水,改个线路等等。他什么活儿都干,大火他找几个人一起,小活儿他自己早早晚晚的就做了。
有时候忘了及时结账,过了几个月他也不催问。
有时候的修修补补,要给他钱,他甚至说,算了~


这几天工作室有一些改动,又找了王师傅。王师傅现在就跟我们的朋友一般~有事了一个电话或者把钥匙直接给他。
昨天早上一大早开始,晚上七点才结束。
今天早上七点二十,他准时带着三个人来了,据说加紧点,今天就可以干完,还有另一个地方的活儿在等着他,他今天抽空,还得去把那边的料给下了。
我问他,王师傅你常回家吗?
他说不常回,就是闲了的时候,回去看看他妈。忙的时候要干活,就没时间回了。
其实我很想问问王师傅现在一年能赚多少钱,但是我不好意思问。看着他那裂着口的手和满是石膏点的衣服,我就相信他现在肯定能养的起三个子女,养的起年迈体弱的老母亲。
王师傅是北京不知道多少个,奋斗在各个工地的,赚辛苦钱的,一度被喻为“ ”的人中间的一位。
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家中又不能找到合适的职责,他们要生存,要赚钱,要养家糊口,要让子女们有学上,有饭吃,有书读,他们不得已的背井离乡,在这么寒冷的季节奔波于各个工地。
为了养家糊口。
王师傅就是大部分中国人中的一员,他们有着非常好的本质,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他们没有太高的学问,但是他们有着很多的实用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他们与生活的苦和命运的抗争之中。
从苦里得来。
值得欣慰的是,短短几年,王师傅也从一个小工,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包工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