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家思想与禅修
用识性还是不用识性-2

用识性还是不用识性-2

作者: 远方信使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03:26 被阅读0次

再读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如来藏是佛性, 又是心, 迷心而有识藏,或者识性,也是自性迷。

如下所说

自性迷的状态,称为识性,这是自性无始以来,生心缘境所养成根深蒂固的习惯状态。《修心诀》云:“凡夫无始旷大劫来,至于今日,流转五道,生来死去,坚执我相,妄想颠倒,无明种习久与成性。”

识性,亦名识藏。憨山大师《大乘起信论直解》云:“经云:‘如来藏转三十二相入一切众生身中’,是则迷如来藏而为识藏。”永明延寿大师《宗镜录》云:“如来藏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

修行,就是要把自性由识性状态(识藏)还原成本性状态(如来藏),于是由众生而成佛。

因此如来藏与识藏的区别就有了,

再来重读前面看到的一些段落:

识性(识藏),又名神识,是由八个识组成: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其中,阿赖耶识为本识,其馀七个识皆由阿赖耶识所派生。《大乘入楞伽经》云:“意从赖耶生,识依末那起,赖耶起诸心,如海起波浪。”这是说,末那识(意)从阿赖耶识生,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又依末那识起,故前七识(末那识、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是阿赖耶识所派生出来的,总共八个识,常简称八识。由于前七识是由阿赖耶识派生出来的,故又常以阿赖耶识作为识性之代称。

〔意从赖耶生〕这里的“意”,是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意根,即末那识;“赖耶”,即阿赖耶识。

《宗镜录》云:“楞伽经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又云:“如来藏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憨山大师《观楞伽经记》云:“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又云:“迷一心而为八识。”这是说:如来藏(本性)迷,转为识藏(识性)而有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八个识。

这里有个迷一心这个词至为关键。

〔一心〕即本性。憨山大师《观楞伽经记》云:“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又云:“迷一心而为八识。”又云:“所谓寂灭者名为一心。即性自性清净第一义心,一切诸佛皆证此心。”〔一切诸佛皆证此心〕这是说:一切诸佛皆证此一心(如来藏)。

这里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是关键,由此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

在这一段经文里,六祖对自性作了极其重要的开示:自性迷(起思量)即是神识(阿赖耶识及其所派生的其余诸识)。轮回,是自性在轮回;解脱,是自性解脱;成佛,是自性成佛。《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

这样又回到我最初给友人的回复,“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成佛” --六祖慧能。那我最初的理解是对的

在前篇中,我直觉到这八识之上还有一个,我说的佛性,或者是如来藏,迷如来藏就产生包括阿赖耶识的八识,识藏。自性若是佛性,就应该没有邪正。

这里好像又提出个问题,就是自性与见性的理解。自性与八识相关,自性觉才成佛。

相关文章

  • 用识性还是不用识性-2

    再读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如来藏是佛性, 又是心, 迷心而有识藏,或者识性,也是自性迷。 如下所说 自性迷的状态,称为...

  • 用识性还是不用识性-1

    今天友人让我关注用识性与不用识性的差别 我说什么是“用识性”,他说识性,或转识成智。他说自已去悟,体会 我只好借助...

  • 识心识性

    识心识性 一一:铃铛 在彼此的目光中沉沦吧 即使 见了着面也不欢愉 也会在四目交接的对视欣喜 她不最擅长的不是肉体...

  • 为什么要学佛?

    人,识性,见性,意识性,觉性。决定人的本质。 无明,无意识,无认识,无见识。智障=愚痴=残废 佛性,自性佛性,有识...

  • 你人生中比较难的点

    1. 系统性的学习一门知识 2. 学会识人

  • 食识,性也

    如果我问你,你会以什么识人?声音?仪态?亦或穿着举止?如果你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告诉你,或许以上这些都曾是我辨别观...

  • 性识无定

    地藏经里的一段对话菩萨解释说,人类的特性:性识无定

  • 90-7-7 一阴一阳谓之道

    设计识人术的系列课程的时候,对于识人能力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知,于是就将识人术分为先天识人/无意识识人/表意...

  • 你觉得“识人”重要,还是“容人”重要

    你们觉得“识人”更重要呢,还是“容人”更重要。 公司招聘,朋友相交,组建家庭,无不体现出识人的重要性。 招聘不到合...

  • 实相中道观

    依实际以观,中观即是观察第八识之中道性之观行,不可外于第八识之中道性而有任何中道性可以观行也;一切中道性之观行,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识性还是不用识性-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wg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