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决定盖房是因为之前的房子太小了,根本住不下四口人。那时候我大姐二姐都已经出生,母亲怀着第三个孩子——我哥。
那年月的女人,似乎怀孕也不算什么,照常做饭劈材搬煤提水,家务活一样落不下。不干又能怎样?特别是像我父母这样,千里迢迢来到煤矿,举目无亲,更是只能靠自己。盖房子,不是个小工程,父亲母亲便开始着手准备。
石头是父亲从山里用柳条筐一筐筐担回来的,土坯是父母亲自己一块块拓出来的。唯一买的是房檐前的一溜瓦和几根檩条。从前一年冬天着手准备,到第三年春天,材料才算具备。准备开始打地基的时候,我哥已经七八个月了。
地点选在距离我家原来小平房几百米远的一处小树林。那时候在煤矿选个地方盖房子很容易,就像《平凡的世界》里描述的,煤矿就处在山旮旯里,沟沟坎坎到处都是矿工自己盖的房子。煤矿只有四处楼房,机关、医院、一井二井二层单身楼、招待所。就连煤矿干部住的也是平房,第一栋煤矿家属楼是八十年代初期盖的。
从打地基垒墙到上椽子上檩,只有窗户是找木匠打的,上檩糊房顶是父亲找了几个工友帮忙,其他都是母亲打下手,父亲一点点盖起来的。全家搬进去住应该在1969年左右,我记不大真确了。
之后,我和我四姐就出生在新房,我们一家在这个院落里生活了四十三年,直到煤矿沉陷区拆迁父亲才搬离那里。
房子一开始是完全土坯房,后来在1986年翻盖了一次,前面垒成了砖墙,房顶从泥顶变成了瓦顶,窗户全部由以前的纸窗换成玻璃窗。这次翻盖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但是住进窗明几净的新房,和以前低矮的小土房相比,透亮了很多。
我家在这里盖房的时候,周围还没有一户人家,房前房后都是各种树,房后面紧挨着一座小山,山上全是柏树,穿过小山是煤矿二井井口,晚上安静下来,能听到山后煤车上下井警铃的叮当声,无极绳机房嗡嗡的声音,非常清晰。
井口边有一个大锅炉房,锅炉房旁边是澡堂子和更衣室。锅炉的大烟囱就竖在小山顶部正中间,我们站在院落里一抬头,那烟囱就好像插在我家房顶上,还缓缓地移动。后来上了学才懂得,那是地球自转带给人的视觉效果。
由于周围没有人家,树又很多,晚上黑漆漆的挺渗人。特别是冬天刮西北风,大风呜呜吼叫,就像野地里的狼,小时候裹紧被子不敢露头,听着风沙拍打窗棂,渐渐入睡。
但是不刮风的夜晚,我喜欢站在院子里,仰望远处黑黢黢的玉带山,从玉带山山腰一直到山脚下,灯火通明,那里是一井和运输区所在地,那里有高高的洗煤塔和一座座黑灰色的矸石山。山坳明亮的灯火显示着煤矿曾经的兴盛,我常常痴迷,望着那里,以为那里是天下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