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第三章 德治的创立和德治学说的开展
周朝的先王们克商后,周公旦在辅佐成王治理国家时,曾向殷遗民大声疾呼演讲天命说,说商王的行为触怒了上帝,所以被上帝革去了王位,周人正是得了上帝的命令来做万邦的共主,下民的最高统治者。周公旦很聪明,嘴上这样对商遗民说,但心里是有矛盾的,这很清楚这仅仅是一种对付商朝遗民和商朝的属国的政治作用。为了让周家的后人长久的保持的王位,他提出了“德"治学说。德的古字写作“惪”,意思是要把心放的正直,不要走在斜路上去。他在祭祀文王的时候做了一首长诗,这诗的后半段说道:“忠于周王的许多臣子们,你们想念过去的祖先吗?你们应当修整自己的德行,使得永久可以配合上帝的命令。种种福泽都不是上帝随随便便赐给的,乃是要你们自己去寻求的。你们看,当商朝灭亡之前,他们还配着上帝,但现在呢?你们只消看一看他们,就知道天命不容易保持。为了这样,所以你们该做好事,让好名声宣扬出来,由上帝来度量你们。不过上天的事情听也听不到,嗅也嗅不到,我们不必费心去问,惟有取法文王,让万邦的人民来信服我们就是了。”在这首诗里,他表明了天道和人事的关系。
那么怎样去推动这个“德"呢,关于这个问题,周公又提出了一个“敬”字,敬是警惕的意思,只要时时警惕,没有丝毫懈怠,自己的德就会一层一层的好上去。敬的反面就是安逸,既要进德就不该贪图安逸。所以成王掌握了政权后,周公曾用最恳切的态度向他说出了一番话来:
周公说:“地位高的人们应当处处不求安逸。如果先知道了稼穑的艰难再去休息,那时就明白小民们的生存的根本了。在民间也是一样,我们看,父母辛勤地种了多少年田,得着一点积蓄,到儿子可以吃现成饭时,他就忘记了父母的辛苦,只管享乐和胡乱说话,甚至于瞧不起自己的父母,以为‘老辈懂得什么'。有了这样的儿子,这家人还有什么希望!
……
我们看看,周公治国用的“德”和“敬",放在我们修身齐家上也是极好的。立德是做人的根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并要时刻保持敬畏心,才是人生不断精进的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