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在刘邦和项羽之间选择一个,你会选择谁?
很多人都说,我会选择项羽,因为他是大英雄!没错,很多人都这样认为,连《史记》的编者司马迁都这样认为,所以他把项羽列入了《史记》的本纪中。我们都知道,本纪是用来记帝王的事情,而项羽从来没做过真正的帝王,只有在打败秦之后,发号过一段号令,后来把义帝放逐,就再也没有起来过!但是也由此看来,项羽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在后人心中的地位!

不过,要我说,我更喜欢刘邦一点。因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刘邦好像自古以来似乎是小人的代表,《史记》明确地把他刻画成了一个小人的模样。比如到吕公家庆贺,身无分文,却诈称“贺钱一万”,明明是吃白食,竟令吕公刮目相待,不但请坐上座,而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邦。要知道连当时与吕公要好的县令求亲,吕公都不同意,却将女儿许给了只有一面之交且是来吃白食的刘季,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01
如果非要拿项羽和刘邦比比,那就比个用人,项羽,手下有很多大將,范增,英布,龙且,季布等,但无论是鸿门宴,还是乌江自刎,这大大小小的战争战役,他都没有认真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他如果好好听从亚父范增的意见,也许刘邦早就被他灭掉了,他如果好好听乌江亭长的建议,渡过乌江,东山再起,也许他早就称霸了!那时候的他才是真正的英雄!可是,不止没有称霸,手下还有很多人都背弃了他!而反观刘邦手下张良,萧何,韩信,樊哙,灌婴等,也都是一比一的高手!刘邦作战都听从于他们,从来没有显得高他们一级,《史记.高祖.本纪》中这样记载道刘邦评价大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断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外之兵,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从这不难看出,刘邦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就是会用人,并且听人!

再看出身,《史记,项羽本纪》中这样记载。大概意思是,项羽虽是乘大势,起于垄亩之中,但他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并且他也被天赋异禀,眼睛里有双瞳,据说舜的眼睛里就有双瞳,所以,难道说他不是舜的后代吗?而刘邦,一介平民,48岁揭竿而起,到了壮年,试做官吏,当了泗水亭亭长,公廷中的官吏,没有一个不混得很熟,受他戏弄。爱好喝酒,喜欢女色。常常向王媪、武负赊酒,喝醉了卧睡。

02
这样看来,本应该项羽为王,刘邦为寇,为何历史却倒过来?

我们来看几件事。
第一,有一次秦始皇出行的时候,威风凛凛,刘邦看到了说:“呜呼!大丈夫当如此”,而项羽见到了秦始皇出行,则说:“彼可取而代之!”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刘邦的性格和项羽的性格是截然相反!
第二,荣阳之战,项羽把刘邦一家摆在阵前,故意吓唬刘邦。刘邦是怎么说的,大意是“你我曾义结金兰,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杀我们的父亲煮肉羹的话,分我一碗啊!”
第三,鸿门宴,当时项羽有绝对的能力杀掉刘邦。但刘邦进帐,一个劲地夸项羽,并且表示对项羽的忠心,项羽竟然信以为真!以至于刘邦趁着上厕所的功夫,逃跑了!鸿门宴包括当时的放逐义帝都表明了项羽并非有很大的做王的思想,他只是想回家报效家乡,以至于当时有谋士说他是妇人之仁!这也正是历史倒过来的原因!

如果论英雄,我相信我们都会敬项羽,毕竟西楚霸王的名称不是白来的,这是他的专属头衔。还有,敬他的情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苟且过河,而是选择了自刎。《史记》中记载,他对乌江亭长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到这,我们无不感叹,这霸王一世。同时也惋惜!杜牧在《题乌江亭》道:江东父老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如果论结果,毕竟,刘邦是汉高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