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若化成风,我幻化成雨,街道变河流,汇聚成内涝。今早朋友圈都是以前的同事朋友发堵车的消息,曾经我也是其中一员,后来换了工作,搬离了那边。两个公里堵车两个小时,也许因为这里是城中村吧,要求就别那么高了!
不仅仅是堵车,甚至都还堵人了,以前住那里的时候,下大雨都是走路去上班的,因为走路比坐车走的还快。四个公里平时走路快也就三四十分钟左右,有时候还能在公路上、草丛里看到鱼。
不下雨就一切还好,连续下大雨必定会堵车,日常早高峰都堵,何况下大雨有一段路会被淹所有车都过不去。现在住的地方附近跨线桥下的十字路口也经常一片汪洋。

虽然下雨出行不便,但是便宜的租金还是依旧很多人租房的首选,毕竟下大雨的时间还是相对较少的,只能够选择在下雨的时候更早的出门才能够避开拥堵。然而更多的还是会被堵在路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时间干着急。

老家也一直在下大雨,很多地方都淹了,淹在路上车库里面的车一大堆。又要有很多的水泡车流入市场了,修车厂也要赚一笔钱了。这年代在城市里光有车还不够,还得再有艘船吧。
以前老家再怎么样发大水也没有这么严重的,造成内涝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大量的土地被开发成房地产。以前雨水都是可以渗透到地下,然而现在只能顺着下水道走,然而很多的地方下水道的排水量是很难满足大雨时的需求。所以很多的水都会往低洼处流,最后造成内涝,严重影响出行。
但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只要有地,都是优先考虑商业价值的,排水沟只要平常能够正常使用就可以。大雨的情况毕竟也是少数的,在建设初期也不会过多的考虑这些。
暴雨见证位置好不好,小时侯超喜欢夏天发洪水,会有很多鱼被从各种地方冲出来,可以出去捉鱼了。因为家里都是处在比较高的位置,也不会淹到,那时候都玩的很开心。
好的城市规划,增加公园湿地用地,做好灾情预测才能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率。每年大雨时节都有很多的内涝发生,同样的也有很多险情发生,环境在发展面前很多时候都是不堪一击的。
很多年大雨都不见的淹到的地方因为开发导致洪水泥石流的高频率爆发,依然起不到相应的重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