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书影君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书影斑斓”(ID:sybl-1975)
01
说起英美法庭剧,观众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在法庭上侃侃而谈、激烈抗争的律师。
他们或代表弱者,在法律帝国中如同骑士一般,抵抗强权者的欺凌;或代表权势,利用法律自身的漏洞,为强势集团争取利益的最大化。
相反,在这类法庭剧中,高坐法庭审判席之上的法官,存在感一般比较弱。
英美法系中,法官或长袍加身,或假发灌顶,如神一般高高在上,决定着上至总统首相、下至百姓布衣的利益分配甚至命运。
或许职业中立的要求使然,或许是沉默倾听的习惯使然,观众总是留下刻板印象,法官们在法庭之上,虽如帝王般端坐云端,俯视众生,定人生死,但却冰冷刻板不接地气,不与常人为伍,甚至不谙人情。
不过,在一些英美影视剧中,也会有一些凡人化的法官形象出现。
2018年8月,一部根据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儿童法案》在英国上映,目前豆瓣评分7.4。
剧中的一名英国女法官菲奥娜,不但具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也同样具有普通人的弱点与恐惧。使观众对于法官的印象,多了一分色彩与温度。
02
影片开始,法官菲奥娜便面临着一件棘手的案件:连体婴儿案。
一对出生便身体相连的双胞胎兄弟,正在面临着生死抉择。如果医生实施分离手术,便可以保住其中一名婴儿的性命,但却会造成另一名婴儿的死亡。
婴儿的父母不愿意医生实施这项手术,他们认为:医生手术刀切向婴儿动脉时,必将造成其中一人死亡,这无异于有计划地谋杀。而上帝赋予了人生命,也只有上帝才能夺取人的生命。
一边是两个孩子都死亡的结局,一边是以牺牲一个孩子的代价来拯救另一个孩子的生命。
对此,法官菲奥娜认为,在生命权与其他权利之间,法律是倾向于保护生命权的。
生命是一切价值观的载体,若生命消失,则一切权利、价值判断都会成为空谈。
经过价值权衡,菲奥娜认为,法庭是法律之庭,而不是人道之庭,所以判决医院有权实施手术。
宣判后,悲伤愤怒的父母,委托律师对媒体发布意见:“今天,法院授予医院许可,谋杀我们其中的一名孩子。法官拿起了手术刀,直指理性和正义的心脏!”
同样愤怒的判决反对者,在法院门前高声抗议:“不公正的皇家法院!”
菲奥娜只能避开正门抗议的人群,从偏僻的后门离开。
一件涉及价值观冲突的案件,法官无论如何判断,终究会导致一部分群体不满意甚至愤怒,概莫能外。
03
与在审判席上高贵且不容置疑的权威不同,菲奥娜的家庭生活却糟糕至极,甚至已经到达土崩瓦解的边缘。
由于从事多年法官职业,菲奥娜的家庭结构很特殊。她与当教授的丈夫杰克既没有孩子,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在日益淡漠。
丈夫约她周末出去看歌剧,但她却要周末加班,因为周一有两场审判;丈夫想要和她第二天一起去与朋友打球,但她却在深夜伏案撰写判决,根本无暇理会。
长期以往的刻板生活,丈夫杰克对此终于忍无可忍,他威胁妻子菲奥娜,自己要离家出走,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安慰。
面对家庭生活的秩序如此混乱,菲奥娜一度心理压力巨大,在庭审中频频失态,一连做出了多个令律师或当事人诧异的决定。
此时,一件彻底改变她命运的案件,又摆在了菲奥娜的案头。
04
一个属于耶和华见证会的信徒家庭,其中未满18岁的儿子亚当患上了白血病,治疗后期需要进行输血救治。
但由于信仰原因,虔诚的亚当父母坚定地认为,血液如同生命,都是上帝赐予,如果将他人的血液与自己进行混杂,就是玷污生命。
为了挽救亚当的生命,医院无奈求助于法院,请求法庭授权医院可以依法对亚当进行输血治疗。
当信仰与生命存在冲突时,价值该如何平衡?
这一段,是全剧中唯一比较有戏剧冲突的法庭戏。亚当父母的律师,与医院方展开了唇枪舌战的激烈辩论,但谁也无法说服谁,谁的说法听上去都那么有道理。
当律师最后问亚当的父亲,如果因拒绝输血,亚当最后死亡呢?父亲迟疑一下后回答:“那他就会在天国里占据一席之地。”
一直沉默倾听的菲奥娜,突然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法庭决定:她要去医院亲自看一看亚当,听一听他本人真实的意愿。
05
亚当对法官菲奥娜的到来既兴奋,又警惕。他坚定地表示,愿意为信仰放弃生命。但当菲奥娜对他描述,拒绝输血会导致病情严重,最终带来终身失明、瘫痪的严重后果时,亚当犹豫了。
他毕竟是一个未满18岁的男孩,对未来生活还充满了太多美好的期盼。他拒绝输血的意愿,与其说是自己的,不如说是他那虔诚的父母及耶和华见证会长老的。
菲奥娜临走时,聊起来亚当床边放着的一把吉他,亚当立刻兴奋地弹奏起来。
对音乐十分内行的菲奥娜,不但纠正了亚当弹奏时一个音阶错误,还随着亚当弹奏的旋律,歌唱起来。
亚当大为惊讶,因为他从不知道自己最喜欢弹奏的这首曲子,居然还有歌词。
生命的美好与希望降临,最终亚当对于生命的渴望,压倒了对于信仰的虔诚。
结果毫无意外,菲奥娜依据英国《儿童法案》根本原则“儿童的幸福是法院首要考虑”,判决医院为亚当输血救治的行为合法。
06
对于菲奥娜来讲,一个案件已经了结,她还需要面对其他纷繁的案件。以及,自己几乎破碎的家庭。
但是,经治疗后病情缓解的亚当,对菲奥娜却产生了生命中的依恋。在这起价值冲突的案件中,父母为了他们的信仰,甚至不惜以牺牲亚当的生命为代价,而菲奥娜却在关键时刻,遵守“法律尊重与维护生命权”的原则,拯救了他。
在菲奥娜的影响下,身体恢复健康的亚当,开始读书、写诗,并渴望再次与菲奥娜的见面。
一个是没有子女而且即将失去丈夫的女人,一个是有父母却如同不存在的男孩,两个孤独的生命,彼此因为偶然的相遇,又会碰撞出何种可能?
07
我们平时印象中的英美法官,身披法袍,头戴假发,一脸庄严地端坐审判席,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他(她)们代表法律,决断他人的权利甚至生命,俨然是法律帝国中的帝王。
但有时,我们也会忘记,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同样有理想、有爱好、有悲伤、有恐惧。
影片中,有菲奥娜与朋友在家中排练弹奏与演唱,并在同行的聚会上演出的情节。亚当一案中,最后两个人也是在聊到音乐时,菲奥娜方才触探到了亚当内心的真实世界,从而坚定了自己做出正确判断的决心。
现实中,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斯卡利亚喜欢打猎,另一名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酷爱歌剧,两人还曾经于1994年在华盛顿歌剧团出演过歌剧《阿里阿德涅在那索斯岛》。
这正说明了,拥有法律专业之外的爱好,才能使一个看上去冷冰冰的法官,具有了人性的温度。他们需要在严肃刻板的法律世界里巡游坐镇,同样需要在温暖绚烂的艺术世界里熏陶灵魂、在野性狂放的运动世界中解放身心。
一个法官,只有兼具普通人的理性与情感,上对天理敬畏,下对人情洞察,才不会只躲在法律的盾牌后边,拒绝观察这个纷繁复杂的红尘世事,导致在法律的世界中迷失自己。
正如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汉德法官曾经的名言:“如果一个学法律的人,从事法律学习,最后只是读法律,就法律论法律,这样的人就会成为法律的敌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