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求亲情背后的传承文化     ——听《散步》有思

寻求亲情背后的传承文化     ——听《散步》有思

作者: 秋水浅语 | 来源:发表于2017-10-18 15:33 被阅读22次
寻求亲情背后的传承文化     ——听《散步》有思

筱雅/文

随着教材的不断改版,从教二十多年的我,似乎越来越不会上课了,近些年来,一直不断探索课堂的有效性,可惜才疏学浅,所获不多。

今年,部编教材的使用,再次给语文老师的教学敲响了读书少的警钟。

今天听了同校同年级教学班杨正琼老师的《散步》,颇有些:教材改版,上课方法不曾变过之感。“以不变应万变?”真的可以这样吗!

杨老师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导语:幸福是什么?

二、新课:

1.生字词预习检查

(多媒体展示,学生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补充完成)——在——做——(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3.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亲情。

全班齐读并思考:

四个人物各是什么性格?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学生探究、讨论)

教师归纳订正:

板书:

散步→_分歧→{母亲:温和慈祥}

                        {我:孝顺善良}

                          {妻子:温和贤惠}

                          {儿子:聪明伶俐}

一节课结束,我听得一头雾水。

其一:不知道自己是在听散文课教学,还是小说课的教学。

其二:阅读本课时重点是体会浓浓的亲情就够了吗?

课后反思良久,脑海里一直有个问题萦绕着我,那就是:师生阅读《散步》,怎样才能多方位寻找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可以深入并呈现新意?

思索之余,深深感悟到:本课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亲情层面,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亲情背后作者传递出来的社会传承文化。

听了杨老师的这节课,我大致对自己即将开始教学的《散步》有了大概的教学设计:

以“我们在田野散步”导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从亲情的体谅(理解、尊重)、责任和传承展开。

1.抓住散步时家人的不同表现的细节,由分歧→体谅。引出:孝顺的儿子;慈爱的母亲;贤惠的妻子;懂事的儿子构成一个和谐的家庭。

2.抓住“在田野”深入分析,引出:

①子女对母亲的希望→良苦用心!

②母亲对生命的向往→尊重生命!

3.抓住“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可否调换顺序?

最后引出:血脉相承!

或许这样的设计是不成熟的,可能够深挖掘文本背后学生预习不能获得的知识,应该会更具实效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求亲情背后的传承文化     ——听《散步》有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he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