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活场景的启示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生活场景。周末回家后,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妻子让丈夫帮着做饺子皮。丈夫用压面机去压制饺子皮。妻子在厨房里拌着饺子馅。妻子拌成以后,丈夫的饺子皮也差不多成了。妻子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发现饺子皮有点硬,包起来不是很好,而且包成的饺子还有缝隙。妻子心里感到不舒服,想到了丈夫最近给她说的话,孩子不好好洗锅,不是孩子不会洗,而是孩子害怕洗好之后,以后的锅就成了她的。因此,孩子用敷衍的态度目的就是不去洗锅。妻子越想越生气,丈夫把饺子皮做的这么硬,目的就是不希望以后帮助她做饭。妻子认为这种行为特别的讨厌,作为大人你可以不做,做应该做好。越是有情绪,越感觉到饺子皮做的太硬。妻子给丈夫说,让把饺子皮做的软和一点,可是丈夫不知道怎么把已经做成的饺子皮变软,就没有按照妻子的要求去做。妻子开始打发脾气,认为丈夫纯粹是和她过意不去。妻子又想到了家务活应该是大家做的,做饭也应该是大家的,凭什么都让她一个人做呢?妻子的说了很多过激的话。丈夫感到很委屈,主动帮助妻子做饺子皮。不是故意把饺子皮变硬,而是不知道如何把握这个度?妻子没有任何的帮助,只是破口大骂。丈夫感到妻子简直就是一个神经病。无语无辜的欺负他。本来是一个欢欢乐乐的晚饭,变成了夫妻之间的斗争。
出现这个事情的原因是夫妻之间没有进行有效地沟通,没有遵循事实,而是按照猜测和以往的经验来处理事情。猜测和经验只会成为一种负面的镜像,让事情变得更加的复杂。而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饺子皮的硬与软,而是情绪发生了变化。妻子感觉丈夫敷衍,丈夫感觉妻子没有能够肯定他的劳动成果。如果妻子发现饺子皮硬了之后,可以说,“老公,饺子皮做的很好,稍微有点硬。你可以在剩下的面中加一点水,让面软一点。面太硬了,包出的饺子容易破。”或者说,“老公今天你帮着做饺子皮,做的很快。辛苦你了。现在我感觉到饺子皮有点硬,你稍微加点水,可能效果会好一点。”丈夫听到妻子对于他的肯定和要求,一定会积极的去做,就不会发生吵架的事情。
这个场景类似于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开始的时候,师生都怀着满腔的激情相遇,都想着把学习学好。老师认真的教,学生也努力的学。学生按照他的学习方式一直在努力,感觉学得还不错。等到考试的或者检测的时候,老师发现学生的成绩根本与预想的差的很远。这个是时候老师不是选择帮助学生去寻找原因,而是抱怨学生没有努力学习,或者抱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而且,教师会查阅到这个孩子的基础和以往的表现,负面的镜像认为这个学生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学生所有的努力被老师一笔无情的购销。学生感到非常的沮丧,所有的努力都没有被认可。老师也会感到很委屈,认真努力的教学生,却没有理想的成绩回报。搁在师生之间的鸿沟没有被打通,师生各自以自我的方式做着事情。学生学习除了问题,老师需要和学生一起找到解决的方法的,而不是以经验来推测。学生感到老师没有能够理解自己的努力,可以直接给老师说你的委屈或者用纸条的方式告诉老师。只有师生之间有了有效地交流,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身边很多事情都是源于彼此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坦诚,导致事情朝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现。只需双方坦诚交流,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网友评论